家人们呐,今儿个咱来唠点有意思的 —— 民国那时候,街上总有一群特扎眼的女人,你瞅着就挪不开眼!穿的旗袍那叫一个贴身,把身段勾勒得玲珑有致,领口袖口还绣着鸳鸯、牡丹,有的是真丝的,有的是锦缎的,阳光下一晃,亮闪闪的;头发梳得溜光水滑,要么盘个精致的圆髻,插根翡翠簪子,要么烫个洋气的大波浪,抹着红嘴唇,一笑俩酒窝;手里拎着小皮包,里头装着粉盒、手帕,有的还挎着串珍珠项链,踩着高跟鞋 “咯噔咯噔” 走在石板路上,去听戏、吃西餐、逛百货公司,跟那些达官贵人谈笑风生,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名门闺秀、贵族太太呢!
可你猜咋着?这些看着风光无限的女人,好多都是 “姨太太”!咱说民国都推翻清朝了,也喊着要 “男女平等”“一夫一妻”,街上贴的标语、报纸上写的文章,都在说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老婆,可偏偏就有那么些有权有势的主儿,还跟老辈儿似的,娶个三妻四妾,把姨太太当成身份的象征。那时候这些姨太太跟着男人吃香的、喝辣的,看着日子过得比神仙还滋润,可谁能想到,等世道一变,她们的日子就跟翻书似的,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今儿个咱就用咱这接地气的唠嗑劲儿,好好扒一扒这些民国姨太太的事儿 —— 她们以前咋风光的?后来又咋过日子的?那些藏在旗袍背后的苦与乐,咱都给它唠明白!
一、清朝没了,纳妾的规矩还没断,有权有势的照样 “三妻四妾”
咱先说说这事儿的根儿。1912 年清朝一亡,大辫子剪了,龙旗换了,可好多老规矩没一下子掰过来,就说 “纳妾” 这事儿吧,简直就跟没改似的,接着在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堆里流行了好多年。那时候你要是问个军阀或者大老板 “为啥娶姨太太”,他们能理直气壮地跟你说:“我有家业要继承,多娶几房生儿子咋了?”“我养活得起,娶姨太太显能耐,咋了?” 反正就是一句话 —— 只要有实力,多娶几房都不算事儿。
要说这其中的 “代表人物”,那袁世凯绝对得算一个!这主儿不光当过大总统,娶姨太太的本事也不含糊,光有名有姓的姨太太就有九位,再加上那些没名分的,数量更是没个准儿。而且他这几房姨太,来路都挺特别,每房都有段能唠半天的故事,比现在的电视剧还热闹。
咱先唠唠他的三姨太金氏。这金氏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朝鲜贵族,还是当时朝鲜王妃的亲妹妹!当年袁世凯在朝鲜当 “驻朝商务监督”,那时候他就已经是个有权有势的人物了,朝鲜王室为了巴结他,就把金氏许配给了他。金氏嫁过来的时候,那阵仗可不小,带着满满几箱子陪嫁,啥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装了好几车。不光如此,她还把身边两个贴身的丫鬟 —— 一个叫李氏,一个叫吴氏,也一起带过来了,想着到了袁家能有个照应。结果你猜袁世凯咋整?他一看这俩丫鬟也长得眉清目秀,干脆一点没客气,直接把她们也收了当姨太,李氏成了四姨太,吴氏成了五姨太。你说这事儿新鲜不新鲜?金氏本来是正儿八经的 “外室”,结果一下子多了俩 “平级” 的,心里头能痛快吗?可那时候女人地位低,她也只能憋着,连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说。
再说说他的六姨太叶氏,这故事更邪乎,简直跟演大戏似的。叶氏原本是江南的一个歌女,长得那叫一个水灵,还会唱昆曲,嗓子甜得能掐出水来。当时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也就是人称 “民国四公子” 的那位,特别喜欢听戏,一回偶然的机会听了叶氏的戏,立马就被迷住了,俩人一来二去就好上了,袁克文还偷偷给叶氏拍了张照片,天天揣在兜里。结果有一回,袁克文不小心把照片掉在了家里,被袁世凯瞅见了。袁世凯拿过照片一瞅,嘿,这姑娘长得真俊,立马就动心了,拉着袁克文问:“这姑娘是谁家的?在哪儿认识的?” 袁克文一看老爹动了心思,吓得脸都白了,可又不敢说实话,只能支支吾吾地糊弄。结果袁世凯压根没管这茬,直接让人去查,没过几天就把叶氏娶回了家,当了六姨太。你说这事儿搁现在,父子俩抢一个女人,不得闹翻天?可那时候袁世凯是大总统,说一不二,袁克文也只能认栽,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成了 “小妈”,心里头那滋味,估计比吃了黄连还苦。
除了袁世凯,那时候好多军阀也都爱娶姨太太。就说 “东北王” 张作霖吧,他也有六房姨太,其中四姨太许澍阳还是个教书先生出身,知书达理,张作霖特别喜欢她,后来还让她管家里的账目。还有 “狗肉将军” 张宗昌,这人更离谱,姨太多得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人家都喊他 “三不知将军”—— 不知自己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不知自己有多少姨太!据说他的姨太里,有青楼女子,有民间艺人,还有外国女人,简直跟个 “小联合国” 似的。这些军阀出门的时候,身后跟着好几房姨太,有的坐车,有的骑马,前呼后拥的,那场面老气派了,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啥重要的队伍路过呢。
那时候不光军阀,上海滩的那些大老板也没闲着。就说开纱厂的周老板,家里有五房姨太,大太太管后厨,二姨太管账房,三姨太会外语,专门陪他应酬外国人,四姨太会唱戏,负责家里的娱乐,五姨太年轻漂亮,天天陪着他逛街遛弯,各司其职,跟个小朝廷似的。这些姨太太平时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出门坐黄包车,回家有丫鬟伺候,看着日子过得比神仙还滋润。可谁也没琢磨过,这风光背后藏着多少苦?等世道一变,这些姨太太没了靠山,又该咋活呢?
二、1912 年就喊 “一夫一妻”,可上层社会根本没当回事,规矩成了 “摆设”
咱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早在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刚成立的时候,就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里头明明白白写着 “实行一夫一妻制”,还说 “禁止重婚”,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老婆,再娶就是犯法。当时康有为、梁启超这些大人物,还老在报纸上写文章、在演讲里说,说多妻制是封建糟粕,男女就得平等,女人不能再当男人的 “附属品”。那时候街上还贴满了标语,啥 “废除纳妾,提倡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看着挺热闹,好像这新规矩立马就要落地似的。
可话是这么说,真落到实处,那可就差远了!尤其是上层社会,不管是军阀、政客,还是富商、地主,根本没把这 “一夫一妻” 当回事。你要是跟他们说 “不能娶姨太太”,他们能笑着跟你说:“小老弟,你懂啥?我这是为了传宗接代,家里没儿子,多娶几房咋了?”“我有的是钱,养活几房姨太不算事儿,总比让她们流落街头强吧?” 反正就是找各种理由,该娶还娶,一点不含糊。
咱就拿上海滩来说,那时候上海滩的租界里,好多外国洋人都实行一夫一妻,可那些中国富商偏不,不光娶姨太太,还把娶姨太当成 “炫耀的资本”。有个开银行的王老板,为了显示自己有钱,一口气娶了八房姨太,每房姨太都给买了小洋楼,还配了丫鬟、司机,天天带着不同的姨太去吃西餐、看电影,生怕别人不知道他 “能耐大”。有一回,他带着五姨太去逛百货公司,五姨太看中了一条钻石项链,要好几千块大洋,王老板眼睛都没眨一下就买了,旁边的人看得直咋舌,可他却得意洋洋地说:“我老婆喜欢,多少钱都值!” 你说这哪儿是娶姨太,分明是把姨太当成了 “奢侈品”,用来撑场面的。
还有那些军阀,更是把 “一夫一妻” 当成耳旁风。就说曹锟吧,他原本有个正妻,后来正妻去世了,他就娶了个填房太太,可没过几年,又陆续娶了四房姨太,其中最小的姨太比他小三十多岁。有一回,曹锟的下属劝他:“大帅,现在都提倡一夫一妻了,您娶这么多姨太,怕别人说闲话啊!” 曹锟一听就火了:“我是大帅,我想娶几房娶几房,谁敢说闲话?再说了,我娶姨太是为了家里热闹,跟别人有啥关系?” 说完还把那下属骂了一顿,吓得那下属再也不敢提这事儿了。
那时候为啥这 “一夫一妻” 推行不下去呢?咱琢磨琢磨,其实原因挺简单。首先是 “老规矩太根深蒂固”,从清朝到民国,纳妾的规矩延续了几百年,哪能说改就改?好多老一辈的人都觉得 “多子多福”“多妻多贵”,觉得男人娶姨太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其次是 “有权有势的人说了算”,那时候军阀手里有枪,富商手里有钱,普通老百姓哪敢管他们的事儿?就算有人想反对,也没那个实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胡来。最后是 “女人没地位”,那时候好多女人没工作、没收入,只能靠着男人过日子,要是男人想娶姨太,她们就算不愿意,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所以啊,虽说 1912 年就喊着 “一夫一妻”,可在民国的前几十年里,这规矩压根就是个 “摆设”,尤其是在上层社会,姨太太照样吃香,该风光的还风光,跟没改规矩没啥两样。可这些姨太太们不知道,这风光日子并不会一直过下去,等世道变了,她们的苦日子才刚开头。
三、世道变了,姨太太们的日子也跟着翻了篇,有人解脱有人难
民国后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世道一下子就变了 —— 新的政府成立了,新的婚姻制度也出来了。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里头明明白白写着:“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还说 “禁止重婚、纳妾”,要是以前娶了多房姨太的,得让姨太太自己选 —— 想离婚的,男人得给补偿,保障她们的生活;不想离婚的,也能接着过,但男人不能再娶新的了,而且姨太太和正妻的地位得平等。
这规矩一出来,可把不少姨太太给救了!以前好多姨太太在家里没啥地位,就跟 “佣人” 似的,要看大太太的脸色,要受男人的气,手里连点私房钱都没有,真要是被男人赶出来,连吃饭的地儿都没有。现在有了这新婚姻法,她们终于能自己做回主了 —— 想过就过,不想过就离婚,还能拿到该得的东西,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了。
咱先说说袁世凯的八姨太郭氏。这郭氏原本是天津青楼里的姑娘,艺名叫 “雪霞”,长得好看,还会弹琵琶、唱大鼓,袁世凯去天津办事的时候,一眼就看上她了,花了大价钱把她赎出来,娶回家里当八姨太。郭氏在袁家的日子过得不算好,袁 * 凯的正妻于氏是个老派女人,特别看不惯郭氏的 “青楼出身”,经常找理由刁难她,袁世凯也不护着她,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事骂她。后来袁世凯去世了,袁家分家产,郭氏只分到了一点钱和几箱子衣服,日子过得挺紧巴。等新婚姻法出来后,郭氏琢磨了半天,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再在袁家受气,就主动提了离婚,拿着分到的钱,一个人去了美国。听说她到了美国之后,在唐人街开了个小茶馆,凭着自己弹琵琶的手艺,每天给客人弹唱几段,生意还挺红火。后来她还收了几个徒弟,教她们弹琵琶,日子过得自由自在,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
再说说 “三不知将军” 张宗昌的那些姨太。张宗昌这人没啥本事,就会打仗和娶姨太,他的姨太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有的姨太嫁给他没几天,就被他忘在脑后了。后来张宗昌被人刺杀了,他的那些姨太一下子就没了靠山,好多人都慌了神 —— 有的姨太是被张宗昌强娶来的,老家早就没了亲人;有的姨太只会吃喝玩乐,没啥谋生本事;还有的姨太手里一点钱都没有,连吃饭都成问题。幸好有新婚姻法在,政府工作人员专门上门给这些姨太做工作,告诉她们可以选择离婚,还能拿到张宗昌留下的部分财产。有个姓刘的姨太,原本是个民间艺人,嫁给张宗昌后就没再登台演出过,离婚后她拿着分到的钱,回到了老家济南,重新登台唱山东大鼓,因为她唱得好,很快就火了,后来还成了当地曲艺团的演员,日子过得挺滋润。还有个姓陈的姨太,离婚后去了上海,凭着自己会绣花的手艺,开了个小绣品店,专门给人绣旗袍、绣手帕,生意也不错,后来还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踏踏实实过日子。
不过也有一些姨太的日子过得挺难。有个姓周的姨太,原本是穷苦人家的姑娘,小时候被卖给了人贩子,后来被张宗昌买了当姨太。她没啥本事,也没亲人,离婚后只能去工厂当女工,可她从来没干过体力活,每天累得腰酸背痛,还经常被工友欺负。还有个姓吴的姨太,因为长期在张宗昌身边过惯了奢侈日子,离婚后不愿意干活,手里的钱很快就花光了,最后只能流落街头,靠乞讨过日子,想想也让人觉得心疼。
除了这些军阀的姨太,上海滩那些富商的姨太也面临着选择。有个开纱厂的李老板,家里有四房姨太,新婚姻法出来后,大太太首先提了离婚,因为她跟李老板早就没感情了,一直是为了孩子才忍着。离婚后,大太太拿着分到的钱,在上海开了个女子学校,专门教穷苦人家的女孩读书,后来还成了当地有名的教育家。二姨太原本是李老板的秘书,有文化、有能力,离婚后去了北京,在一家报社当编辑,凭着自己的本事,很快就升成了主编。三姨太和四姨太因为年纪大了,又没啥谋生本事,就选择留在李老板身边,不过李老板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对她们呼来喝去了,家里的事也会跟她们商量,她们的地位比以前高了不少。
总的来说,这新婚姻法就像一道 “光”,照亮了姨太太们的生活 —— 有的姨太借着这机会摆脱了不幸的婚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有的姨太虽然选择留下,但也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不用再受气;还有的姨太虽然日子过得难,但也有了重新生活的机会。这世道一变,姨太太们的日子也跟着翻了篇,再也不是以前那种 “靠男人吃饭” 的日子了。
四、以前姨太太受的苦,现在听着都揪心,比电视剧还惨
咱刚才唠了姨太太们后来的日子,可咱得说说,以前这些姨太太看着风光,背后受的苦可不少,有的苦现在听着都揪心,比电视剧里演的还惨。在以前的封建家庭里,正房和姨太的地位差得老远,大太太是明媒正娶的,在家里说一不二,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姨太就算再受宠,也得低人一等,见了大太太得行礼,说话得小心翼翼,连吃饭都得坐在下手。
咱先说说 “大太太的刁难”。好多大太太都看不惯姨太,尤其是那些年轻漂亮、受老爷宠爱的姨太,更是成了大太太的 “眼中钉”。就说张作霖的大太太赵春桂吧,她是张作霖的原配,跟着张作霖从穷小子一路打拼过来,性格泼辣又强势。后来张作霖娶了二姨太卢氏、三姨太戴氏,赵春桂心里就不痛快了,尤其是对三姨太戴氏,那更是处处刁难。戴氏原本是个戏子,长得好看,还会撒娇,张作霖一开始特别宠她。赵春桂一看这情况,就开始找戴氏的麻烦 —— 戴氏穿件新旗袍,赵春桂就说 “姨太穿这么花哨,是想勾引老爷吗?”;戴氏想吃点好的,赵春桂就说 “家里开销大,姨太还是省着点吧”;甚至戴氏身边的丫鬟,赵春桂也经常找茬骂一顿,吓得丫鬟都不敢跟戴氏太亲近。后来戴氏实在受不了这气,又因为自己的弟弟犯错被张作霖处死,心灰意冷之下就出家当了尼姑,没过几年就抑郁而终了。你说这多冤啊,本来好好的一个人,愣是被大太太刁难加上家里的变故,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还有上海滩一个姓马的富商,他的大太太更狠。马老板娶了个年轻的四姨太,长得跟仙女似的,马老板天天陪着四姨太,把大太太晾在了一边。大太太心里嫉妒,就想出了个损招 —— 她故意在马老板出差的时候,说四姨太 “不守规矩”,跟家里的男仆眉来眼去。马老板回来后,大太太添油加醋地一说,马老板本来就多疑,立马就火了,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四姨太关在了柴房里,还不给好饭吃。四姨太哭着喊着说自己是冤枉的,可马老板根本不听,大太太还在一旁煽风点火,说 “这种不守妇道的女人,就该好好教训教训”。最后四姨太在柴房里关了半个月,出来的时候人都瘦得脱了形,精神也出了问题,没过多久就疯了。你说这大太太的心肠得多硬,能把人逼到这份上?
除了大太太的刁难,姨太太们还得受 “生育的压力”。那时候男人娶姨太,好多都是为了生儿子,要是姨太生不出儿子,那日子就更难过了。就说袁世凯的七姨太张氏吧,她嫁给袁世凯的时候才十八岁,袁世凯就盼着她能生个儿子。可张氏肚子不争气,接连生了两个女儿,袁世凯一下子就对她冷淡了,以前还经常去她房里坐坐,后来干脆就不去了。大太太于氏也趁机落井下石,经常说 “连个带把的都生不出来,还好意思当姨太”,张氏只能躲在房里偷偷哭,连出门都不敢抬头。后来张氏又怀了一胎,本来满心欢喜盼着是儿子,结果生下来还是个女儿,袁世凯直接就把她赶到了偏院,除了给口饭吃,再也不管她了。张氏在偏院里孤孤单单的,看着别的姨太因为生了儿子被宠着,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三十多岁就愁出了一身病,早早地就去世了。
还有更惨的,有的姨太因为生不出儿子,还会被男人送走或者卖掉。有个姓孙的地主,家里有三房姨太,就盼着能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可三房姨太接连生的都是女儿,孙地主就急了,先是把最年轻的三姨太送给了自己的一个朋友,后来又把二姨太卖给了人贩子。大太太虽然也没生儿子,可她是原配,孙地主不敢动她,只能拿姨太出气。你说这些姨太多可怜,就因为生不出儿子,就跟物件似的被人随便送、随便卖,一点人权都没有。
除了这些,姨太太们还没 “经济权”,手里根本没多少钱,想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得看男人的脸色。就说张宗昌的一个姨太吧,她喜欢画画,想买点好的画笔和宣纸,就跟张宗昌要钱。结果张宗昌不仅不给,还骂她 “一天到晚就知道瞎花钱,不会生孩子还这么多事儿”,还把她的画具都扔了。这姨太心里委屈,可也不敢反驳,只能偷偷把自己的首饰当了,换点钱买画具。还有的姨太,连自己的首饰都得交给大太太保管,想用的时候还得跟大太太申请,要是大太太不高兴,根本就不给。
更让人揪心的是,好多姨太都是 “被迫嫁给男人的”,根本就没选择的权利。有的是家里穷,被父母卖给了男人当姨太;有的是被人贩子拐卖,最后落到了男人手里;还有的是因为男人有权有势,被迫同意的。就说一个叫小翠的姑娘吧,她家里穷,父亲欠了地主的钱,地主就逼着她父亲把她卖给自己当姨太。小翠才十六岁,根本不愿意,可她父亲没办法,只能哭着把她送进了地主家。小翠在地主家过得生不如死,地主年纪大,还特别凶,经常打她骂她,小翠好几次想逃跑,都被抓了回来,打得更狠。后来小翠实在受不了了,就偷偷喝了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你说这多可惜啊,一个好好的姑娘,就因为被迫当姨太,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
还有个叫玉兰的姨太,她原本是个民间艺人,唱评剧唱得特别好,有不少观众喜欢她。有一回她去给一个军阀唱戏,军阀一眼就看上了她,非要娶她当姨太。玉兰不愿意,说自己想好好唱戏,可军阀根本不管,直接派人把她的戏班给砸了,还威胁她说要是不嫁,就杀了她的家人。玉兰没办法,只能嫁给了军阀。婚后她再也没唱过戏,天天被关在家里,跟坐牢似的,没过几年就抑郁了。
这些姨太太的苦,现在听着都让人心里难受。她们看着穿旗袍、逛场子挺风光,可背后受的罪,只有她们自己知道。没地位、没权利、没自由,还得受大太太的刁难、男人的气,有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要是放在现在,这些事儿根本不可能发生,可在那时候,这些姨太太只能忍着,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过还好,后来世道变了,新的婚姻法出来了,这些姨太太终于有了自己的选择,能摆脱那些不幸的婚姻,开始新的生活。虽然有的姨太日子过得还是难,可至少她们有了自由,有了做人的尊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了。咱现在能过上男女平等的日子,真得好好珍惜,别忘记以前那些姨太太们受的苦,也别让那些悲惨的日子再重演。
五、“傻儿司令” 的姨太们,算是遇上了 “良心人”
咱唠了这么多姨太的苦日子,也得说说例外的,就比如 “傻儿司令” 范绍增的姨太们,她们算是遇上了 “良心人”,日子没那么惨。范绍增这人,在民国军阀里算是个 “奇葩”,他没啥大野心,就喜欢吃喝玩乐、娶姨太,巅峰的时候家里有几十房姨太,比张宗昌还能娶。可他跟别的军阀不一样,对姨太们还算厚道,没把她们当物件儿,反而挺尊重的。
范绍增娶姨太,也不是随便乱娶,有的是看中了才艺,有的是真心喜欢。他还专门给姨太们建了个 “公馆”,每房姨太都有自己的小院子,配着丫鬟、厨师,日子过得挺舒坦。而且他不限制姨太们的自由,姨太们想逛街就逛街,想看戏就看戏,甚至想学习新知识,他还会请老师来教。有个姨太喜欢读书,范绍增就给她买了好多书,还专门腾出一间房当书房;有个姨太喜欢跳舞,范绍增就在家里建了个舞厅,经常陪她一起跳。你说这待遇,比好多正房太太都强。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范绍增也没像别的军阀那样,把姨太们赶走或者不管不顾。他专门把所有姨太叫到一起,跟她们说:“现在世道变了,一夫一妻才合法,我不能再耽误你们了。你们要是想走,我给你们钱和东西,够你们过日子;要是想留下,咱就一起过普通日子,我也不会再娶别的女人。” 这话一说完,好多姨太都感动得哭了,觉得范绍增没白疼她们。
最后,有一半多的姨太选择了离开,范绍增真的给了她们不少钱和首饰,还帮她们安排了住处。有的姨太拿着钱回了老家,嫁了个老实人,过起了安稳日子;有的姨太去了大城市,凭着以前学的本事找了工作,比如有个会做账的姨太,去了工厂当会计,做得还挺好。还有一部分姨太选择留下,跟着范绍增一起生活。范绍增后来去了重庆,开了个小饭馆,姨太们就帮着打理饭馆,有的收银,有的做饭,有的招待客人,日子过得虽然不如以前风光,可挺踏实。
后来有人问那些留下的姨太:“跟着范绍增没以前有钱了,后悔吗?” 她们都说:“不后悔,范司令是个好人,对我们真心实意的。以前风光是风光,可心里没底,现在虽然穷点,可踏实,不用怕被扔了。” 你说范绍增这人,虽说以前风流,可在关键时候没掉链子,比那些把姨太当垃圾扔的军阀强太多了。
六、现在的日子多好,男女平等才是真幸福
咱唠完了民国姨太太的故事,再看看现在的日子,那真是天差地别!现在哪还有什么姨太太啊,一夫一妻制早就深入人心,男人要是敢重婚,那可是犯法的,得蹲大牢!女人也不用再靠着男人过日子了,能上学、能工作、能当老板,跟男人一样能顶半边天。
以前姨太太们连出门都得看男人的脸色,现在女人想干啥就干啥,想创业就创业,想旅游就旅游,没人能管得着。就说现在的女企业家、女科学家、女运动员,哪个不比以前的姨太们风光?她们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活得有尊严、有底气,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还有婚姻自由,以前姨太太们都是被迫嫁给男人,现在男女结婚得你情我愿,要是过不下去了,离婚也不用怕被人说闲话,政府还会保护女人的权益。就像以前的王淑,离婚还得靠新婚姻法,现在女人要是在婚姻里受了委屈,随时能离婚,还能分到该得的财产,不用再忍气吞声。
好多经历过民国的老人都说:“现在的女人太幸福了,要是以前的姨太们能看到现在的日子,肯定得羡慕哭!” 可不是嘛,以前的姨太们一辈子都在为男人活,现在的女人能为自己活,能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