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籍的查检
创始人
2025-10-15 01:01:31
0

据调查,当今的青年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目录学知识、典籍的检索能力普遍欠缺,面对汗牛充栋的图书,有望洋兴叹之感。如何才能做到对浩如烟海的图书进行有效的利用,我的回答是,掌握目录学知识,提高检索能力。

图书目录就好比登记图书的帐本,它把各种图书分类排列,著录图书的书名、卷数、作者、内容、版本、收藏等情况。要想了解某一学科有哪些书籍,要想查检利用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只有通过目录。德国柏林图书馆前立有标牌,上书“假如你掌握了这里的钥匙的话,那么这里的所有知识都是你的。”这个“钥匙”是什么?就是目录学知识,就是检索方法和获取文献的能力。

图书目录有多种类型,如导读书目、官修书目、私家书目、史志书目、丛书书目等,若按收书范围而论,还可分作综合性书目、专科书目、地方书目、馆藏书目等。

导读书目也称推荐书目、举要书目,它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指引读书门径,告诉人们哪些书必读,读哪些书重要,这些书的基本体例、内容和阅读方法,解决阅读难点。如清人龙启瑞编撰的《经籍举要》、张之洞编撰的《书目答问》、今人刘孝严主编的《中国历代经典名著导读》、鲁惟一主编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巴蜀书社编辑出版的《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高振铎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王素仙等编的《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举要》、湖北大学中文系编的《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名著导读》、王英明编的《古汉语书目指南》等等。

官修书目,是指由政府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整理所编的目录。我国自西汉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在政府主持下进行的大规模校理图书的活动,产生了数量可观的官修目录。官修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大,收书较多较全。如汉代刘歆编的《七略》、魏晋南北朝时期郑默编的《魏中经簿》、荀勖编的《晋中经簿》、李充编的《晋元帝四部书目》、阮孝绪编的《七录》、唐代元行冲等编的《群书四部录》、宋代王尧臣等编的《崇文书目》、明代杨士奇等编的《文渊阁书目》、清代纪昀等编的《四库全书总目》等等。

私家书目,是指由私人编撰、著录私家藏书的图书目录。我国历来有私人藏书的好风尚,如《庄子·天下篇》云:“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汉代,河间献王刘德藏书“富比朝廷”。清代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10万余卷。既有私人藏书,自然要产生私家书目,如唐代吴兢《西斋书目》、杜信之《东斋书目》、蒋彧《新集书目》,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明代高儒《百川书志》、祁承业《澹生堂书目》,清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徐乾学《传是楼书目》、钱曾《也是园书目》等等。私家书目可补官修书目、史志书目所未备。

史志书目,是指史书中的图书目录。自东汉班固首创史志目录以来,史志目录受到历代史家的重视,史志目录蔚为大观。通过史志目录,可以了解一代藏书或一代著书,可以了解图书事业的兴衰史,考察各类典籍的产生、发展以及存佚情况。史志书目著名的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等。有些正史中原缺艺文志,清代以来不少学者又作了补志工作,如《补后汉书·艺文志》、《三国·艺文志》、《补晋书·艺文志》等,约有20多种,这些补志,均收在《二十五史补编》中。

丛书目录,是专为丛书编制的目录。所谓丛书,是群书的集合体,是汇辑多种图书,依据一定的原则、体制编辑而成,取一个总的名称来出版的书。丛书的容量可大可小,小者收书几种或数十种,大者收书数百种数千种。丛书有利于保存文献,很多书的单行本早已亡佚,唯赖丛书流传至今。因此,在查不到某种书的单行本时,可以到丛书中去查。重要的丛书目录有:清代纪昀主持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书10254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撰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书3万多种;上海图书馆编撰的《中国丛书综录》,收丛书2797种,含子目书(单行本)38891种;阳海清编撰的《中国丛书广录》,收丛书3279种,含子目书40227种。

如果想查到可靠的本子、质量较好的本子,可以利用善本书目。所谓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学术资料价值较高的本子。这样的书目有:王重民编的《中国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编的《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沈津编的《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等。很多大中型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专门收录自己的馆藏图书,用起来更有针对性,更为方便。

了解了这诸多类型的古籍目录,还须了解下列与之关联的问题。不清楚下列问题,也很难对古籍做到有效的查检。

1、了解古籍的分类古籍书目的编制,大多是按类编排,若不清楚古籍的分类,查检时很难做到有的放矢,会走弯路,会耽误时间。古籍分类历代不同,汉代《七略》、《汉书·艺文志》采取的是六分法,把图书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天文、历谱、五行、蓍占)、方技(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六类;魏晋《魏中经簿》、《晋中经簿》采用四分法,分甲乙丙丁四部,甲部收六艺、小学,乙部收诸子、兵书、术数,丙部收史书,丁部收诗赋。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目录》更换了乙丙所收图书,即甲部收经书,乙部收史书,丙部收子书,丁部收集部书。到了《隋书·经籍志》,就废弃了甲乙丙丁的部名,而立“经、史、子、集”为部名。这种四部分类法,成为图书分类的传统分法,一直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近代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都是延用的四部分类法。当然,历史上也曾产生过其它分类法,如南朝王俭的《七志》、阮孝绪的《七录》是七分法,明代杨士奇的《文渊阁书目》以千字文排列为39类。但是,传统的分类,绝大多数的目录书还是遵循的四部分类,即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中,经、史、集类的书较单纯,子类的书较杂,包括这么多小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艺术类、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篡、杂编)、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由于该类收书较杂,故常称为子杂类。

2、熟悉书目的编制体例使用某种书目,应首先了解某书的编制体例,若不了解体例,拿到就用,往往欲速则不达。比如上海图书馆编制的《中国丛书综录》,编排体例十分科学:全书分三册,第一册是总目,按类排列所收2797种丛书。每一丛书名下首先注明编者和版本,然后列出该丛书所含的子目书。本册的后半部分设“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册末附有按四角号码编制的“丛书书名索引”,该索引在每部丛书名后呈现两组数字,前组数字是该丛书在本册的页码,后组数字是该丛书在“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中的序号。本册的作用就是,了解该书所收丛书的作者和版本,每一从书收录了哪些子目书,这些丛书现藏在哪些个图书馆中。第二册是子目,以子目书名立目,每部子目书下注明作者和丛书名。本册的作用是了解子目的作者,了解每一子目书被收进哪些丛书中。第三册是子目索引,设按四角号码编制的《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本册的作用是供检索第二册子目之用。了解了全书的体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检。

3、掌握目录的检索方法目录书的检索方法有多种,如类目法、音序法、笔画法、四角号码法等。比较而言,前三种查法较易,后一种查法较难。而很多重要的大型目录书,如《四库全书总目》、《四部丛刊目录》、《丛书集成目录索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广录》等,恰恰又是按后一种查法——四角号码法编制的。因此,要下工夫学会四角号码查检法。学习四角号码查字法,可以利用程养之编撰的《四角号码查字法》;一些谈工具书使用方法的专著,大都介绍此法,如吴小如《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高尚榘《文史工具书使用法》;一些按四角号码编的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大都附有王云五“四角号码查字法”。用心学习,多加练习,用得多了,自然就熟了,达到了见字知码的程度,查检起来十分快便。我劝不会使用四角号码法的朋友,一定学会它,因为不只是目录书,其它很多重要的工具书也用四角号码法,如《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地名大辞典》、《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全唐诗索引》、《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等。不会使用四角号码法,在查检各种工具书时会受到很大局限。

4、考虑到古籍书名的复杂性古书的名字相当复杂,如嵇康的集子有多种称呼:《嵇康集》、《嵇叔夜集》、《嵇中散集》等,王安石的集子叫《临川集》、《王文公文集》等,还有《鸡肋集》、《脚气集》、《花间集》、《绝妙好词》等花里胡哨的名字,让人不易掌握。再者,还有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的问题。同书异名:如《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越绝书》又名《越绝记》、《越录》、《越纽录》、《伍子胥》、《伍子胥书》;《子不语》又名《新齐谐》;《临川集》又名《临川先生集》、《王荆公文集》、《王文公文集》等等。同名异书:如《一切经音义》,命此名者有二人,即唐释玄应、唐释慧琳;《词品》,命此名者有四人,即元代涵虚子、明代杨慎、明代朱权、明代郭麟;《鸡肋集》,命此名者有五人,即宋代何希之、宋代晁补之、明代王佐、清释蕴上等等。了解同书异名,可以利用杜信孚《同书异名通检》;了解同名异书,可以利用张雪庵《古书同名异称举要》。再者,要想知道某人有哪些著作,可以利用人名辞典、人物传之类的书,这类书一般都介绍其著作。如果不知道书名,有些目录还特设人名索引,如《四库全书目录索引》单立《著者姓名索引》,《中国丛书综录》单立《子目著名索引》,通过这些著者索引,也能查到他们的各种书籍。

总之,充分了解目录学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古籍的查检方法,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提高效率,提高科研水平,就如同得到了一把万能钥匙,开启一扇又一扇知识之门,登堂入室,取得成功。(丁建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卢浮宫劫案启示:国内艺术品保险... 每经讯上个月巴黎卢浮宫发生的珠宝大劫案尽管已有多名嫌疑人被逮捕,但失窃的8件珠宝仍下落不明,而失窃艺...
突发讣告!她于2025年11月...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1月初,99岁的评...
广州粤府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州粤府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旧货销售;二手...
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获奖作品欣赏... 11月4日,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类获奖作品名单发布。10部获奖作品把安徽太和清音、重庆谐剧、河南坠子等...
预告 | 锁定 CCTV-3!... 由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湖北省残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民政厅、...
“银龄”艺术生活从这里启幕!丨... “快看!这是锦江饭店”“这是咱们凡尔登花园……”“画得可真好,这些都是谁画的呀?”秋日的阳光洒在长乐...
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大刚因病去世!... 搜狐娱乐讯 7日消息,《西游记》“沙僧”扮演者刘大刚因病去世!戏曲演员、豫剧大师马金凤弟子刘冰在社交...
德国艺术家讲述三度中国之行故事 中新网柏林11月7日电 当地时间6日,“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之“时空的跃迁:德国艺术家三度中国之行的回...
以潮流艺术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数字文化贸易联合实验室再次进驻进博会中国馆,集中展示中国I...
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获“中国戏... 近日,由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共同出品的川剧《梦回东坡》荣获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这部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