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秋,刘备正式自封为汉中王。当时,马超是劝进表的主导者,他的职位是“平西将军都亭侯”,此外,其他重要人物还包括左将军长史许靖、营司马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射援、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征西将军黄忠、镇远将军赖恭、扬武将军法正和兴业将军李严等。赵云和魏延等人的官职较低,可能只是表上“等一百二十人”中的一部分,甚至连刘协的名字都未能出现。
尽管刘备知道,曹操控制的朝廷几乎会忽略这些表章,但他仍然照常把表章和自己的印绶送往朝廷。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大司马,并为自己封赏了众多将军,其中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前将军,马超为都亭侯、左将军,张飞为新亭侯、右将军,黄忠则为关内侯、后将军。然而,诸葛亮和赵云却没有封爵,他们一个只是无爵的军师将军,一个是无爵的翊军将军。
诸葛亮和赵云的职位不常见,因为当时的汉官体制并没有这些名号。刘备的汉中王和大司马,也不可能得到朝廷认可,因此,诸葛亮和赵云的职务显得有些随意。刘备之所以能够自任汉中王并兼任大司马,正是利用了曹操当时打破东汉官僚体系的空缺。当年曹操取消了大司马、大将军等职位,设立了丞相和御史大夫,这让刘备在没有人竞争的情况下自封大司马。
当刘备自封为汉中王时,马超仍然是劝进的主要人物之一。然而,在刘备称帝后,马超的名字在表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许靖、糜竺和诸葛亮。而尽管在劝进表上找不到马超的名字,但他仍然获得了最高的封赏——迁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值得一提的是,骠骑将军的级别高于车骑将军,所以在没有大司马、大将军职位的情况下,马超便成为了刘备集团中名义上的军方最高指挥官。
刘备当时的权力结构有些不同寻常,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主要谋士,但他没有得到封侯,也不能设立自己的府邸,这显得有些不合常理。与此相比,赵云和魏延尽管有更高的战功和威望,却没有像马超那样获得如此高的官职。赵云,作为最早的牙门将军,已经多年没有封爵,直到魏延接替他,获得了较高的官职,成为了接近“九卿”的高官。
不过,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虽然官职很高,却几乎没有任何战功。他唯一的一次带兵作战,便是与张飞联手在辨遭到曹洪和曹休的击败。马超此时并未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军事才能,因此他在刘备集团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马超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时常感到不安,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不得不牺牲朋友彭羕来保护自己。
马超之所以最终能够得到刘备的重用,与刘备对他的一番用心不无关系。刘备在老班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关羽已经不再完全听从指挥,而张飞性格暴躁、赵云敢于直言,魏延资历尚浅。因此,刘备需要一个相对没有根基、也不太可能与其他人结盟的人来平衡这些问题。马超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尽管他没有太多的战功和影响力。
但马超在刘备阵营中的表现并不如预期那般顺利。他不仅未能像吕布一样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反而多次被质疑其真正的能力。若马超在加入刘备阵营后能够像吕布那样屡建奇功,或许他能活得更久,也可能会赢得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总的来说,马超在刘备集团中的处境并不理想,尽管他有着高官厚禄,却始终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他的高官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备巧妙的权谋,而非其个人的军事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