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5月30日的初夏,宫中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件。
当天,一名壮汉手持木棍闯入了东华门,正在值班的老太监试图阻止他,却被一棍打得失去了意识。另一个老太监见状,召集了更多的老太监前来帮助,与这名壮汉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经过七八个人的联手,最终才将壮汉制服。令人困惑的是,没人知道这名壮汉的来历,也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深入宫中的。直到几天后的刑部审讯时,壮汉才坦白了自己的目的。
这名壮汉名叫张差,来自蓟州,年约35岁(有的说是25岁),他以砍柴为生。张差解释说,朝廷修建宫殿时派人来强行收购他的柴草,他拒绝后,两个名叫李自强和李万仓的官差竟然放火烧了他的柴仓。愤怒的张差前往蓟州衙门求助,没想到官员不仅不理睬他,反而将他赶走。无奈之下,张差决定来到北京继续申冤,然而在陌生的城市里,他意外闯入了东宫。
至于他是如何能够单枪匹马深入宫中的,张差也有了交代。他表示,自己一路走进来,从未遇到任何侍卫的拦阻。
当时的明神宗朱翊钧,尽管曾一度缔造了盛世,却在后期失去了动力,长时间不上朝。皇帝不上朝,底下的官员也放松了警惕。东宫的守卫本就松懈,大多数年轻侍卫都已经离开,只剩下几个年老的老太监。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张差顺利地进入了太子朱常洛的住所——慈庆宫前的文华门,最终被制服。
经过多次审讯,朝廷官员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位名叫王之寀的官员,设计让张差饿了几天,然后亲自去给他送饭。他威胁张差,如果不如实交代,便会让他饿死。张差见状,神色动摇,低声说道“不敢说”。王之寀随即命人退去,这才听到了令他震惊的真相。
原来,张差此行是受人指使,目标是“打小爷”,也就是要杀害太子。张差的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砍柴卖钱。除此之外,他还沉迷赌博,屡屡输钱,生活变得异常窘迫。大约三年前,张差遇到两位“老公公”,这两人给了他一些吃喝,并送了他一对金壶银壶,甚至承诺,如果他去宫里杀死太子,他们将给他丰厚的报酬,包括大片的土地和安稳的生活。对张差来说,这种“稳赚不赔”的交易显得异常诱人,于是他答应了。
经过刑部主事傅梅的持续询问,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在场的部分官员显然已经被收买,察觉到案件的严重性后,开始干扰调查。经过进一步追查,张差所提到的两位“老公公”——庞保和刘成,也被追查出来。原来,这两人并非普通人物,他们都受命于郑贵妃,而郑贵妃正是当时极为宠幸的万历皇帝的妃子。
郑贵妃的权力非常庞大,她对万历皇帝的影响力极为深远,以至于万历能连续28年不上朝。太子朱常洛出身卑微,深受万历帝冷落,而郑贵妃便在背后谋划着一系列复杂的政治权谋。郑贵妃不仅帮助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谋取利益,还利用其强大的背景收买宫中的人,准备为自己的目的制造混乱。
尽管郑贵妃通过一系列手段掩盖了自己的罪行,并在幕后指使他人行事,但此次阴谋最终还是露出了端倪。张差事件的曝光,令太子的支持者们看到了机会,他们坚持认为这起事件绝非偶然,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幕后操控。
然而,正当案件逐渐朝着有利于太子一方的方向发展时,万历皇帝突然介入,改变了局势。案中的关键证人——庞保和刘成,竟然在监狱中离奇死亡。朝廷解释为“屈打成招”,并声称这两人实际上与案件无关。由于证人死亡,案件无法继续追查,最终张差被定罪并处以极刑。
这场政治风波最终在一场迅速的审判后结束,然而,背后的更大阴谋却没能被彻底揭开。张差案,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引人深思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