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宝应元年(762年),两位重要帝王相继去世:一位是开创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另一位是刚刚回京的唐肃宗李亨。二人去世后,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为了稳固大唐政权,朝中官员决定拥立李亨的长子李豫继位。
李豫于762年4月20日继位,成为唐代宗。作为唐朝的第九位皇帝,李豫的执政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那么,这位皇帝的成长与贡献如何呢?
李豫本名李俶,出生于开元十四年十月的洛阳上阳宫,是唐肃宗的长子。由于立下赫赫战功以及继承嫡长子制度的原因,他早早被立为太子。李豫的母亲吴氏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因父亲犯事被逐出家门,成为了宫女。唐玄宗在一次访问李亨家中时,注意到李家生活简朴,便命人从掖庭宫挑选宫女侍奉李亨。吴氏因其美貌和谦和的性格受到李亨宠爱,并为他生下了李豫。
吴氏在李豫出生后不久便去世,这位母亲的早逝似乎注定了李豫将肩负起稳定大唐局势的使命。李豫不仅在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尤其是税收和民生方面的调整,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历史评价他为“古之贤君,未能及此”,这一评价与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
李豫自幼聪慧,深入研究《周礼》和《易经》,并阅读了大量儒家经典。他的为人仁爱,性格宽厚,待人谦和有礼,因此深受唐玄宗的宠爱。李豫在十五岁时被封为广平郡王,成为李隆基的宠儿。李隆基十分看重外貌,甚至因长子李琮在狩猎时被猴子抓伤,失去了太子之位。相比之下,李豫因容貌出众,成为了唯一的嫡孙。
李豫的功绩主要集中在安史之乱期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唐朝局势岌岌可危。李豫与唐玄宗一同逃往成都。途中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嵬驿之变,李隆基被迫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局势愈发动荡。李豫和弟弟李倓劝父亲李亨北上灵武,最终李亨在756年登基,成为唐肃宗,李隆基则被尊为太上皇。
李豫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眼光,意识到李隆基已经无法挽回大唐的局势,果断建议父亲登基。随后,李亨组织了由十五万士兵组成的庞大军队,派李豫担任兵马元帅,展开了讨伐安史叛军的战斗。李豫和回纥合作,逐步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尽管唐肃宗李亨名义上为平定战争的功臣,实际上大部分功劳都归功于李豫。
然而,李豫的晋升并非一帆风顺。唐肃宗李亨病重时,张皇后和她的盟友越王李系试图废除李豫,扶持李系为帝。为了对抗张皇后,李豫得到了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支持,他们保护李豫不受害。在李亨去世后,李豫继位,成为唐代宗。李辅国趁机想要干涉朝政,但李豫因心有怨恨(李豫的弟弟李倓死于李辅国的阴谋)决定对付他。最终,李豫通过设局刺杀李辅国,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权。
李豫登基后,安史之乱虽然暂时平定,但外敌仍然威胁着大唐。吐蕃趁机攻占了多个州县,逼近京都。李豫被迫逃往陕州,将抵抗吐蕃的重任交给了郭子仪。郭子仪凭借少数兵力成功打败吐蕃大军,夺回了长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后,李豫面临了仆固怀恩叛乱的威胁,但郭子仪再次成功平定了这场动乱。这一系列事件虽然令人焦虑,但李豫在治理方面做出的贡献却不容忽视。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漕运的改善,让大唐的水路运输变得更加畅通,有效提高了粮食运送效率。此外,李豫加强了盐政管理,实行盐税政策,使得国家收入大幅增加。最重要的是,他还调控粮价,确保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稳定了民心。
李豫的功绩虽可比肩唐太宗,但他在治理经济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可惜的是,唐代宗李豫于779年在长安大明宫去世,享年五十岁。他一生的努力和改革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尽管他去世后,唐朝依旧面临挑战,但李豫所作出的贡献仍然被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