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国军上将庞炳勋和少将邵恩三被日伪军重重围困。孙殿英发话劝降,邵恩三毫不妥协,举枪自尽。而庞炳勋经过一番犹豫,最终放下了武器,决定投降。
事情发生在不久前,日本军队在多个方向集结,气吞山河,向山西河南交界的太行山一带猛烈进攻。这个地方是中西部山区与中东部平原的连接地,地势重要,堪称“锁喉之地”,因此,重庆方面下达了死守命令,要求二十四集团军坚决守住该地区。
二十四集团军的总司令庞炳勋虽然名声显赫,但面对这场严峻的战斗,他内心充满了忧虑。虽然名为集团军,但实际上,庞炳勋所能调动的兵力并不多。二十七军与新五军分别由胡宗南和孙殿英领导,他们各自为战,不听庞炳勋的指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庞炳勋实际能指挥的,只有四十军。可是,他作为总司令,必须坐镇指挥中心,遂将带兵打仗的任务交给亲信马法五。
战斗一开始,二十七军和新五军各自为战,缺乏协同合作,而日军也通过汉奸摸清了二十四集团军指挥上的漏洞,专门对四十军展开围追堵截。与此同时,孙殿英这个曾经打败几场的军阀,在连遭失败后,开始心生胆怯。在面对日本鬼子的猛烈进攻时,他迅速投降,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汉奸。
而庞炳勋原本想依靠自己军队的“犄角之势”来扭转局面,但孙殿英的叛变,使得战局更加复杂。庞炳勋指挥的四十军,在失去了联系后,损失惨重,甚至连唯一与集团军联系的电台也被日军摧毁。更糟糕的是,前方的情报称,有一队日军正向集团军指挥部逼近。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庞炳勋不得不采取“撤退”措施,带领指挥部官员快速转移。可惜的是,四周被日军和伪军层层包围,根本无处可逃,最终他们在一处偏僻的大山洞里找到了藏身之地。
庞炳勋这个自视甚高、爱面子的将领,将山洞称为“临时指挥所”。然而,他已经失去了对战局的控制,连四十军的情况都无法掌握了。幸运的是,山洞较大,随行的副官和卫兵带了一些粮食,勉强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然而,对于庞炳勋来说,更大的问题是他无法忍受没有烟草的生活。
庞炳勋这个“瘾君子”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念念不忘香烟,迫使副官派人下山去寻找烟丝。副官反复劝阻,认为此举极其危险,但庞炳勋坚决不听,甚至发火道:“再有反对者,一律军法从事。”
结果,十多个士兵被派下山去找烟丝,但他们并没有成功买到烟丝,反而被孙殿英抓了个正着。这些士兵在饥饿和压力下,很多选择了投降,并将庞炳勋等人的藏身之处供了出去。
孙殿英得知后,立即带队赶来,二十四集团军的处长邵恩三与少数战士进行了激烈的反击。尽管他们利用地形进行顽强抵抗,但由于弹药耗尽,敌人逐步逼近,邵恩三等人也逐渐力竭。邵恩三眼见情势不妙,坚决拒绝了投降的提议,他拔出手枪,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四十岁。
在孙殿英的再次劝降下,庞炳勋勉强接受了投降,带着儿子庞庆振及一部分随行人员,最终成了汉奸。庞炳勋的投降对日军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胜利,伪军头目汪精卫专门接待了他,并任命他为伪集团军总司令、伪军委会委员。
虽然庞炳勋在投降后曾一度声称绝食三天表示抗议,但这是否属实,只有他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