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的风云中,公元220年显得格外诡异,因为这一年里有多位重量级人物相继离世,直接冲击了魏、吴、蜀三国的格局。这里把各方在这一年的主要人物离世情况,简单梳理一遍,便于理解当时的历史变化。
一、曹魏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者。记载中,219年十月曹操最后一次出征,原本要自洛阳南下征战,但在战场尚未真正开打前,徐晃已经击退了来自关羽的威胁。到了次年正月,曹操从军务中返回洛阳,随后病情急剧恶化,3月15日去世,享年66岁。曹操一生征战南北,虽然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但他用十七年的时间基本稳定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除了曹操,曹魏在这一年还有两位重要人物离世。第一位是夏侯惇,他是曹操麾下的中坚将领之一,长期随曹操征战并屡立战功,官至大将军,220年6月13日病逝。第二位是程昱,因才智出众而与郭嘉并称为曹操麾下的“谋士之才”,在曹丕称帝不久便病逝,享年80岁。
二、东吴
孙权时期,219年孙权曾派出吕蒙偷袭荆州,成功擒杀关羽并占领荆州,扩张了东吴的势力。然而,22零年同样有几位重要将领离世,给东吴的将士与后续部署带来沉痛打击。第一位是蒋钦,江东“十二虎臣”之一,担任右护军,率领水军参与袭取荆州的行动,撤军时病逝。第二位是孙皎,孙权的堂弟,东吴的精锐统帅之一,219年参与围袭荆州,次年病死。第三位是吕蒙,继周瑜、鲁肃之后的名将,直接策划并指挥偷袭荆州的战争,220年病逝,令孙权极为悲痛。
三、蜀汉
蜀汉在这一年的损失最为惨重,原因是关羽在荆州之战中的失败及其后果引发的一连串变动。219年,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在麦城之战失利被东吴俘虏,传说在220年被处死。关羽的离去,不仅让蜀汉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军事统帅,也让北伐的希望蒙上阴影。随后,蜀汉又接连遇到不利消息:黄忠在一年后的病逝,给蜀军增添了更多困难;忠心拥护的谋士法正也去世,年仅45岁,给诸葛亮的治理与北伐计划带来不小打击。与此同时,孟达投奔曹魏,并带兵攻取了东三郡,这一举动使蜀汉在地缘上进一步受损。另外,副军将刘封在遭到蜀王刘备的严厉斥责后,被处死于议定之事之中。如此一来,公元220年,蜀汉损失了关羽、黄忠、法正、刘封四位重要人物,同时还失去了荆州与东三郡,局势可谓雪上加霜。
综合来看,公元220年对三国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曹魏在曹操去世后继续稳固北方的格局;东吴在荆州失守与几位核心将领相继离世之间,内外交困;蜀汉则在关羽失去、北伐受阻、重要谋士相继离世的连环打击下,实力明显受损,国家命运也因此陷入新的不确定中。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