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库页岛失去的原因,是因为清朝的军队对地图毫无了解;海参崴失守的背后,则是因为守将担心自己会被斩首。没人告诉他们,那些地方是中国的土地,也没有人告知中国人,地图上那些熟悉的边界,将一个接一个地被改变,被割让。
1860年,海参崴只是一个几千人的小渔村,居民多是渔民、官吏和流亡者。那时,他们并不知道,一个庞大的力量正逼近他们的领土。
与此同时,在北京,尽管街头依旧热闹,御前会议却已一片混乱。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到了承德,而俄国趁机提出要“调解”。然而,这场所谓的“调解”需要付出的代价,竟然是土地。
两艘俄国军舰缓缓驶入乌苏里江口,带来了已经拟定好的条约和一群表情冷漠的外交官。清朝的代表奕山接过条约,手微微颤抖。条约上写着:“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归俄国。”奕山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声音。
俄方代表递来一张地图,地图上已经标注了新的边界,显示“海参崴归俄国”。奕山知道,反抗意味着再打一仗。而且英法联军刚刚撤离,京城尚未平静,清朝军队已是疲惫不堪,士兵和兵器也远远不足。没有人愿意为了一个遥远的港口去丧命。
于是,奕山无奈地签署了条约,乌苏里江右岸的土地,包括人、山和港口,都变成了俄国的领土。俄国人拆毁了原本的渔村,建立起了军港,修建了火车站。几年后,这里成了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俄文意思为“征服东方”。
这并不是“征服东方”,而是一次无声的投降。
清朝政府曾试图询问地图上的具体边界,然而俄方冷淡地回应:“条约已成定案。”北京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连曾经负责该地区的巡抚,也没有上奏报告。档案中只留下了几个字:“因局势紧迫,暂付俄方代管。”
火车尚未通行,炮台已高耸,李鸿章后来查看地图时指着那个出海口说:“这里可以设立海关,建立兵营。”然而,幕僚们默不作声。
失去一个港口的代价,是整个东北的对外通道被封锁。从此以后,中国彻底失去了通向日本海的门户。
地图上的唐努乌梁海像一道裂痕,夹在外蒙古和西伯利亚之间。如今它被称为图瓦,属于俄罗斯的一个小共和国,但在割让之前,这片土地曾是中国的一部分。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中俄的谈判在伊犁举行,地点选在俄军营旁。清朝的代表僧格林沁看着俄方拿出来的十份地图,迷惑不解。那些地图里,有的标明了边界,有的则模糊不清,甚至没有边界线。
俄方代表翻开一张大地图,指着一条线说:“从这里开始,这条线就是边界。”他说得含糊不清,却坚决无比。等他说完,条约已经盖章签署,清朝没有异议。因为此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西北的防线已经松动,没力量再去维护边疆。
就这样,图瓦被划出中国的版图。接下来的五十年里,中国几乎没有再派兵驻守此地,税收也停了,连牧民的户籍都被俄国接管。没人察觉到,这片土地悄无声息地从“模糊”变成了“既成事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外蒙古宣布“自治”,俄国立刻表示承认,唐努乌梁海也趁机宣布归属外蒙古。次年,它成为了“俄国保护地”。1930年,苏联扶持外蒙古建立“图瓦人民共和国”,彻底将其纳入苏联版图。
1944年,苏军进入图瓦,召开“全民大会”,100%赞成加入苏联。没有抵抗,没有争议,也没有消息传到中国。此时,中国正忙于抗战,根本没有对此事进行公开抗议。从那时起,图瓦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失地无法再找回。
尽管几十年后,有学者提出应恢复对图瓦的主权,相关资料也已整理齐全,但外交照会从未发出,提案也被压在了卷宗深处。
一份条约、一张错误版本的地图、一场沉默的让步,换来了17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永久失去。
外蒙古的割让
1911年冬,库伦传来消息:“活佛登基,蒙古独立。”北京一时愣住了,刚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动荡,内外问题缠身,清朝已灭,蒙古竟然先宣布独立?
这其实早有铺垫。俄国在库伦已经埋伏多年,修建电报线,建立兵营,资助活佛。表面上看是宗教交流,实则一手托教、一手托枪。
“自治”不过是幌子,最终的目的却是“割裂”。1900年后,俄国加大了在外蒙古的军事和商业活动,设立了领事馆,收取保护费,甚至直接干预清朝的内政,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开始意识到,清朝调兵缓慢、经费不足,保卫不了边疆。
于是,俄国派出军事顾问和外交代表,宣布蒙古要“恢复旧制”,不再听从北京的调遣。“自治”这两个字看似美好,但背后的实质却是俄方掌控实权。
1912年,清朝灭亡,新政府尚未成型,俄国迅速承认外蒙古的“自治地位”,并与其签订了秘密协议,允许俄军驻扎,俄币流通,甚至俄法适用。
中国政府的法律、军队和商人一夜间被赶出国门。最讽刺的是,同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明确规定:“蒙古为本国不可分之一部”,然而纸上的疆域和现实之间,却有了巨大的裂缝。
接下来的几年,北洋政府多次派兵试图收复外蒙古。段祺瑞曾命张作霖带兵攻入库伦,但在俄国的“外交警告”下不得不退兵。最终,《中俄声明文件》被签署,表面上承认外蒙古“自治”,实则默许了其独立。
1946年,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蒙古国也因此成为了国际公认的独立国家。外蒙古的独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俄国通过武力、金钱和虚伪的“自治”政策,一步步拆解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南方的失土
相比北方的强行割让,南方的土地丢失却是在一次次的外交斡旋中悄无声息地“消失”。
以缅甸为例,清朝曾在云南设立边防哨所,控制着江心坡、南坎、果敢等重要地带。这些地方虽然偏远,却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战略意义巨大。然而,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时,清廷并未及时反应,英国迅速在果敢升起了联合杰克旗。
清朝的抗议没有得到回应,英国声明:“非占领,仅代管。”一年后,《中英缅甸条款》签署,实质上承认了英国对该地区的控制。英国军队并未出动一枪一炮,却通过谈判占领了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果敢成了英缅军区。
与此同时,法国在老挝交界的划界中也占据了云南的部分地区,清朝政府疲于应对,条约签署后,地图上的国界一次次发生变化。
对于瓦罕走廊的丧失,1895年英国和俄国秘密划定了中亚的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