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皇帝以严苛的性格著称,而他的用人标准与其他皇帝大不相同。特别是有一位大臣孙嘉淦,性格直率,经常与雍正对着干,按理说,这样的人早该丢掉脑袋了,但雍正却格外重用他。孙嘉淦的直言不讳和与皇帝的互动,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
一个敢于与皇帝争辩的进士
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考中进士,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就。在那个年代,进士是社会精英的象征。孙嘉淦从小性格倔强,喜欢与老师辩论,同学们都觉得他有点“毛病”,但他的老师朱轼却早已看出他的非凡潜力。朱轼认为孙嘉淦性格直率,有原则,将来要么大富大贵,要么死得很惨。
雍正刚登基时,朝廷气氛紧张,许多大臣都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惹恼新皇帝。但孙嘉淦却毫不畏惧,照说什么说什么,完全不把雍正的脾气放在眼里。朝中的老大臣们觉得孙嘉淦年轻气盛,迟早会因为得罪皇帝而倒霉。
第一次得罪雍正,差点丧命
雍正登基后,立刻开始了严厉的政治整顿,特别是将十四弟胤禵囚禁起来。这一决定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大家都不敢说话。唯独孙嘉淦按捺不住,公开上奏,建议雍正要“亲骨肉”。这无疑是在指责雍正对待兄弟过于冷酷,激怒了皇帝。
当时的朝廷大臣们都吓坏了,认为孙嘉淦一定会因此丢掉性命。但朱轼站出来为他辩解,表示孙嘉淦虽然直率,但敢于说出真话,值得佩服。雍正沉默片刻后,终于说出了令人意外的话:“朕也佩服他的胆量。”就这样,孙嘉淦躲过了一劫,这次事件让他在朝廷中声名鹊起。
连续弹劾权臣依然能生还
雍正二年,年羹尧权力熏天,几乎无人敢对他说“不”。但孙嘉淦直觉年羹尧不容小觑,觉得他有些跋扈,于是决定出手弹劾。孙嘉淦详细列举了年羹尧在西北治理中的种种问题,奏折递上后,朝廷的其他大臣都认为孙嘉淦是在找死。然而,雍正却觉得年羹尧的问题早就积压多时,孙嘉淦的弹劾正巧为他提供了一个借口。
两年后,孙嘉淦又一次大胆地弹劾了田文镜,这位是雍正的重要心腹,且当时在河南推行激进的政策,影响了民众的利益。即使田文镜是雍正亲自提拔的人,孙嘉淦依然毫不畏惧,直接上奏,详细列出了问题。雍正没有发火,反而认真考虑了孙嘉淦提出的意见,令人惊讶。
一次经典对话,命运发生转折
在孙嘉淦担任顺天乡试考官时,他与雍正之间的经典对话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雍正问了一个非常简单却极具深意的问题:“天下有几种人?”其他大臣都在琢磨该怎么回答,想着如何取悦皇帝,而孙嘉淦却毫不犹豫地答道:“人分两种,一种为名,一种为利。”这话令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雍正。
雍正继续追问:“那你是哪一种?”孙嘉淦直言:“臣不爱钱!”这直接回答,既表明了他不贪财,又让雍正看到了他为名而做官的坚定决心。雍正听后非常满意,心里认为孙嘉淦不仅清廉自守,而且敢说真话,这正是他所需要的大臣。
这次对话后,孙嘉淦的命运发生了剧变。雍正开始信任他,并赋予他更多的重要职责。他先是担任户部工作,后来又调任吏部,负责官员选拔和考核工作。
从死对头到心腹大臣
雍正对孙嘉淦的信任令所有人惊讶。这个曾经敢跟皇帝顶嘴的愣头青,竟然成了雍正的心腹大臣。雍正不仅派孙嘉淦到地方巡视,还让他直言不讳地报告地方官员的问题。孙嘉淦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处理各种问题得心应手,得到了皇帝的极大赏识。
乾隆继位后,孙嘉淦的地位更上一层楼。新皇帝同样欣赏他的才能和品格,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结语
孙嘉淦的成功,来自于他始终坚持原则,说真话,做实事,不拍马屁,不贪污。雍正皇帝虽性格严苛,但却懂得识人善任,知道真正有用的人才。孙嘉淦从一个险些被砍头的“狂生”,最终变成了两朝重臣,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坚守原则,比迎合权贵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