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6日的联合国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的发言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在这次重要的国际安全讨论中,耿爽大使针对美国的军事政策提出了三项明确的要求,并表达了中国对全球安全秩序的关注。
首先,耿爽大使要求美国放弃开发和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这一系统的目的表面上是防御,但实际上它是美国追求全球军事优势的工具,可能会扰乱国际安全平衡。如果美国完成这一计划,将极大地增加全球军备竞赛的风险,导致国际安全局势进一步紧张。
其次,他提出要求撤回美国在亚洲部署的“堤丰”中导系统。该系统的部署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能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压缩了邻近国家的战略反应时间。这种部署无疑会加剧该地区原本就紧张的安全局势,可能引发新的冲突风险。
最后,耿爽大使提出最具挑战性的要求——美国必须摒弃“核共享”和“延伸威慑”安排,并撤回在其他国家的核武器。所谓的“核共享”政策让一些无核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操作核武器的能力,这显然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精神,破坏了全球核安全秩序。此外,他特别指出美英澳三国的核潜艇合作,不仅违反了核不扩散条约,还为无核国家提供了制造核武器的可能,增加了核扩散的风险。
耿爽大使也批评了美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美国不仅与盟国共享敏感核材料,还对其他国家的民用核计划进行干涉,甚至动辄制裁。美国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也可能引发更多地区的军备竞赛,威胁全球的核安全。
与美国激进的核政策不同,中国始终秉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耿爽大使重申,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严格限制核武器的规模,始终保持最低限度的核能力,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也不会将核武器用于追求国际霸权。中国提倡循序渐进的核裁军,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应承担首要核裁军责任,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也是确保全球核安全的正确路径。
此外,耿爽大使还指出,美国的核安全记录堪忧。比如,去年美国海军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虽然事件涉及核潜艇,但美国方面却未及时公开事件的详细信息,甚至故意隐瞒。这让人质疑核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及对全球环境和安全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的核事故历史一度让人感到担忧,但美国却始终没有承担起作为核大国应有的责任。
耿爽大使的这番发言,实质上是在为全球安全秩序发声,提出美国在全球核安全中的责任和行为问题。这不仅是对美国军事政策的批评,也是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警示。美国作为核大国,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现实中却总是推卸责任,这对全球安全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中国通过这次发言,表达了坚决维护国际安全和核不扩散秩序的立场,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合作,保障人类的长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