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泽平宏观展望
“在日益撕裂的美国,我感到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可能处于大动荡的前夜”。
这是我9月赴美国游学调研的最大感受,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大国关系都处于大调整、大转型、大动荡的历史关键时期。 我深刻感受到二战胜利以来长达八十年的全球化、自由贸易、经济增长共识、世界秩序、全球产业分工等“大稳定”时代正面临重大挑战,以逆全球化、关税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撕裂、民粹主义抬头、世界秩序混乱等为代表的“大动荡”时代正在到来,无论是世界经济、金融市场还是地缘局势的动荡将会不断加大。
9月23日-10月2日,我和朋友们到美国参加学术研讨会,并顺便游学,从华盛顿一路北上费城、纽约和波士顿,跟美国智库学者、大学教授、华尔街分析师、华人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美投资中国企业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总的感觉: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从长周期的“大稳定”时代转向“大动荡”时代,美国乃至全球民粹主义抬头盛行,社会群体日益撕裂,越来越难以达成共识,强人政治时代到来,对外输出矛盾导致地缘动荡加大,大国博弈日益强烈,世界秩序正在被破坏,全球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黄金、加密货币等迎来史诗级牛市,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但将愈发加大社会矛盾分化。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大周期规律在起作用,人类社会需要新一轮的变革实现自我救赎,犹如上世纪初的“凯恩斯革命”。
一、收入和财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美国:社会群体的分化和撕裂非常明显,全球化受损群体酝酿反全球化的力量
在美国,无论是跟学者交流还是街头观察,社会群体的分化和撕裂非常明显,在过去几十年有日益恶化加重的趋势,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美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1968-2024年美国基尼系数从0.36升至0.41,2018-2024年美国基尼系数维持在0.41左右。
2025年7月,高收入家庭薪资同比增长3.2%,低收入家庭仅增长1.3%,差距为2021年以来最大。
2024年收入前20%家庭与后20%家庭平均收入差距为17.4倍(1974年为10.3倍)。
1980-2023年,美国前1%的人口拥有的总收入从10.4%快速上升到20.7%,前 10%的人口拥有的总收入从33.8%快速上升到46.8%;与之相对比的是, 后50%的人拥有的总收入从20.1%快速下降至13.4%。
美国财富差距持续扩大。 2025年4月5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采访时透露, 美国排名前10%的人持有88%的股票资产,中间40%的人持有剩下的12%股票,底层50%的人基本没有股票。美国资本市场牛市并未惠及底层人民。
2021年美国前1%家庭财富占比达32.3%(1989年为23.6%),后50%家庭占比降至2.6%,疫情后高收入群体薪资增速是低收入群体的2.5倍。
可见,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虽然美国作为整体是受益的,但利益分配并不均衡,受益的主要是在全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和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产业,这符合国际分工理论。但是,美国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在竞争力上不如新兴经济体,出现了持续的产业外迁和空心化现象,导致 美国的蓝领工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损部门,代表性区域是中部铁锈州,也是特朗普的票仓。
同时, 近年美国货币超发和通胀现象严重,这进一步拉大了美国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2008年次贷危机,美联储推出QE和零利率导致资产价格大涨。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开启无上限QE,股市、房价大涨不仅没有惠及底层人民,反而导致财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底层民众承受高利率、高通胀、高房价之痛,沉默的大多数被剥夺感进一步加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收入差距扩大和阶层撕裂不断孕育民粹主义。2010年以来美国民粹主义指数快速崛起,已接近1930年代的最高水平。 反全球化、反建制、反精英,极端化、情绪化、对立化思潮兴起。
二、社会日益撕裂的美国:贸易战只是美国内部矛盾的转移,美国把内部收入分配矛盾对外输出十分危险,美国制造业回流几乎不可能
我们在美国访学期间,一些政府官员谈起特朗普政府为什么发起关税战,给出了美国视角的解释:美国有1.5亿人没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也要就业和生活,而其他国家通过贸易保护等不公平手段,竞争力过强,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战获得公平贸易条件和制造业回流。
将国内矛盾向外输出、大打贸易战成为美国大选赢得选票的重要策略,也成为胜选后美国政府的政策议题,特朗普 2016年胜选以及2025年重回白宫并非偶然。随着美国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孤立主义抬头,特朗普两次上台正是利用了美国政治极化与社交媒体碎片化,将自身塑造为“美国优先”“使美国再次强大”的旗手,精准契合了铁锈州选民的焦虑与期待。
由此不难理解其掀起贸易摩擦的意图明显:简单而错误地把美国贸易失衡和制造业衰落归责于贸易伙伴,认为存在贸易逆差就是“占美国的便宜”,只要实现“公平贸易”,就能让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回流美国,以巨大市场为要挟,大打贸易战,迫使贸易伙伴让步,以此为国内政治赢得选票和支持。
贸易战能解决美国的社会撕裂问题吗?事实上,不仅解决不了,而且近年进一步恶化。过去7年的关税战,美国由于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反而下降,中国则由于对房价、物价的控制,制造业竞争力反而上升,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上升。
2018年关税战以来,货币超发叠加进口成本上涨,美国通胀大幅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地价房价大幅上升,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制造业回流的难度。2018-2024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35%降至10.25%,不仅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1个百分点。2018年-2024年,美国的贸易赤字从9434.4亿美元上升到12947.9亿美元。
我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几乎不可能,美国制造业衰落和空心化很难逆转,美国制造的成本太高、在全球根本不具备比较优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制造业的中心从美国转向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台湾, 2001年加入WTO前后进步转向中国大陆,未来可能呈“中国+N(越南、墨西哥、印尼等)”格局。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制造业不太可能重回美国,这是经济规律和产业分工规律决定的。
美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近半数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就业和收入问题。美国蓝领工人所在的制造业尤其中低端制造业在全球基本没有竞争优势,这部分群体基数相当大。根据 2024年发布的《华尔街日报》报道,25岁以上美国公民中仅有38%持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这意味着超过62%的人口未接受高等教育。根据最新数据,25-64岁年龄段的美国人中,拥有各种大专以上学历和文凭的比例仅为53.7%。这意味着,近半数的美国在职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由于美国制造业衰落,生活成本上升,技能不适应,美国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境况下降。
当前美国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收入分配问题,而不是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两个问题,增长与分配,背后是效率与公平。过去几十年,全球化极大的促进了分工效率和经济增长,但是也导致了收入分配的日益恶化。 当前美国应该通过税收、职业教育等调节国内收入分配问题,将矛盾对外输出不仅不利于解决内部矛盾,反而会造成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地缘稳定的巨大破坏。
三、对全球四面开战、大打关税战的美国:西方世界四分五裂,盟友关系破裂,世界秩序空前混乱,“美国在去全球化,全球在去美国化”
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短短8个月,全球贸易战烽烟四起,一片混乱。美国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球大打关税战,包括传统盟友,可以说是四面开战。 特朗普政府擅长通过制造不确定性谋求谈判利益、通过提高保护费敲诈传统盟友、通过极限施压逼迫对手就范。
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自8月7日起,对全球60多个经济体正式征收全球关税。对日本、韩国加征15%关税,对越南征收20%关税,对印尼、泰国加征19%关税;对印度加征25%关税,8月6日宣布额外加征25%次级关税,惩罚其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对欧盟加征15%关税,对英国加征10%关税;对加拿大加征35%关税,对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巴西加征50%关税(10%基础关税和40%的惩罚性关税)。
近期在美国、欧洲、亚洲不同国家访学,我感到目前西方世界四分五裂,盟友关系破裂,世界秩序空前混乱。
我在6月赴西班牙和法国参加中欧企业家峰会、7月到日本带队游学、8月到越南芽庄市和胡志明市讲学调研,可以说,无论欧洲还是亚洲,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均是怨声载道,在全世界都不得人心。
今年6月,在中欧企业家峰会上,西班牙前工业部长说,“欧洲和中国都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应该联合起来应对唯一反对自由贸易的国家”。但对美国这个国家还是很尊重,并期待美国能够通过选举进行纠错,毕竟是传统盟友,在价值观等领域相互认可。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简直任性胡闹,文明的倒退,但在美国却惊人的发生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制衡机制,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9月我到美国东海岸游学,不少美国学者表示,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和敲诈盟友等行为感到很丢脸,不符合以文明灯塔自居的美国形象。
我了解到,在美国,有头有脸的经济学家都不愿意给特朗普政府站台,今年的关税战、罢免美联储理事库克两大事件,上百位美国主流知名经济学家发表联名信反对劝谏。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一件大事,“美国在去全球化,全球在去美国化”。怎么说?过去美国向全球提供秩序,包括军事安全、自由贸易等,其他国家尤其盟友向美国交“保护费”,接受美元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地位,相当于变相给美国交铸币税,各国美元储备回流投资美国国债和股票市场,相当于直接支持美国政府举债和科技创新。 现在美国试图以不再提供公共秩序相要挟敲诈盟友提高“保护费”,这就掀起了全球的去美国化,即各国央行抛售美债、黄金大涨,各国政府开启新一轮军备竞赛,重构供应链和国产替代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当前美国关税战对盟友的伤害远大于对中国。自 2018年第一轮贸易战以来,中国成为美国关税战的主要打击对象,同时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和人才脱钩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过去这些年 中国下决心致力于重构产业链,解决卡脖子技术,发展大国重器,推动国产替代,这些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国家战略。从中国重构产业链进程来看,凭借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和庞大的工程师红利,中国正在快速实现在新能源、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闭环,目前新能源已经遥遥领先,芯片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在快速缩小差距,这也是 2025年第二轮中美贸易战中国强势反制的底气。反观 美国的欧洲和日本盟友,由于供应链存在短板,在军事安全上仰赖于美国,反而更被动,所受伤害更大。
美国不再向全球输出秩序,而是转向制造混乱。当前美国面临内部社会撕裂和外部被中国不断追赶以及不愿意对盟友承担过多责任, 美国优先和世界文明灯塔形成冲突,21世纪的美国注定心里矛盾重重。
四、鹰派共识、政策激进的美国: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和单边主义以更多地榨取利益,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赢得国内选票
特朗普重返白宫,延续并强化“鹰派共识”,其核心策略是通过极限施压和单边主义以更多地榨取利益,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在关税等政策上十分激进。
比如,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是特朗普核心经济智囊,也是关税的强硬支持派,他和白官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一起, 支持“美国优先”、“制造业回流”理念,将关税定义为抹平贸易差额的“战略武器”,在政策制定上具有强势影响力。
米兰的《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报告持续为当前关税政策提供理论背书,深度参与谈判框架制定。米兰在2024年11月发布报告《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核心观点是在不改变美元地位前提下重新分配成本,迫使他国承担美元体系维护成本。他深度参与了包括对华、以及对所谓“搭便车”盟友的高关税谈判框架的设计,强调“成本分担”原则;在近期美欧、美日贸易预备性磋商中,米兰的理论被用作支撑美方提高市场准入、增加采购要求的论据,试图复制其“成本分担”逻辑;其关于通胀是“一次性冲击”的观点,虽面临现实挑战(当前核心通胀仍具粘性),但仍主导着白宫部分决策层的预期。
特朗普认为,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激增的“非互惠贸易壁垒”削弱了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产业空心化、就业岗位流失。
美国长期面临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家。2024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创下新高,商品贸易逆差为12947.9亿美元。
美国主要的贸易逆差国家是中国、欧盟、墨西哥、越南、中国台湾、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和泰国,其中,中国、欧盟、墨西哥、越南分别占总贸易差额的 24.6%、19.1%、13.6%和10.0%。
美国从人类文明的灯塔国到秩序破坏者,颠覆全球秩序规则,关税武器化极大破坏贸易伙伴安全感,削弱了盟友互信基础。过去美国常以全球经济发展的引领者和规则制定者的形象示人,强调自由贸易、多边合作等理念,为全球经济繁荣贡献力量。而当前,美国已经从“文明灯塔”到“利益优先”,利用霸权攫取利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这种转变表明,美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倡导开放合作的领导者,转变为一个更注重自身利益、不惜以牺牲盟友关系为代价的逐利者。
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仅建立在军事霸权、科技霸权、金融霸权之上,更重要的是其作为国际秩序的引领者和人类文明的灯塔,让众多盟友受益跟随。如今特朗普举起关税大棒四面开战,损人不利己,既不能“拯救”美国,而且动摇根基,自毁长城。
当前美国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中国,而是如何解决自身的“生产性”下降、过度消费、贫富差距太大、民粹主义、特里芬难题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功遏制日本崛起、维持经济霸权的主要原因,不是美日贸易战,而是里根供给侧改革和沃尔克遏制通胀,成功地修复了美国的竞争力。
五、与中国大范围脱钩的美国:技术限制,金融投资限制,人才交流限制,鸿沟越来越大
此次游学,我们在波士顿和当地中资企业交流:这几年按照美国政府要求,美国名校对中国留学生学习科技类行业的限制明显增多,招生大幅减少。在美国有中资背景的机构投资美国科技企业,近年限制十分严格,有的甚至经常被FBI敲门调查和警告。
我们在纽约与美国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交流:这些年美国机构投资者买中国股票会有很多非经济限制,即使有的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但如果购买了美国制裁名单的中国股票,会面临很多审查。所以,过去这些年,因为中美关系长周期的原因,不少外资机构撤出中国,甚至研究中国经济的团队也被裁撤。这一轮A股港股牛市,虽然外资机构产生了浓厚兴趣,但并没有大幅买入。
总的看,美国从留学生交流、科技产品出口、科技企业投资等领域与中国脱钩,鸿沟越来越大。事实上,中美之间需要通过经常交流消除误解和误判,携手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自2008年以来,美国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奥巴马时期提出“战略东移”“重返亚洲”,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遏制中国,最终由于美国忙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残局和特朗普政府退出而虎头蛇尾。
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并不断升级至科技、金融、地缘、意识形态等领域,虽然打打停停,多次谈判并签署贸易协定,但显然贸易协定并非美方的底牌和诉求,美方试图通过贸易战收取关税利益并让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科技战遏制中国创新升级,通过金融战获得更多打击中国经济的手段,通过地缘战搞乱中国及周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舆论战混淆是非欺骗世界人民。最根本也是最本质的是遏制中国复兴、维护美国霸权,这就是底牌。
中美经贸关系已经不可逆的发生了深刻改变,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美产业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以及中美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上的差异愈发凸显,美国政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重大转变,鹰派言论不断抬头。部分美方人士无视事实,认为中国经济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中国进军高科技挑战美国高科技垄断地位,中国重商主义挑战美国贸易规则,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挑战美国地缘政治,中国发展模式挑战美国意识形态和西方文明。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战略遏制,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仍是未来三十年首要目标,做好自己的事情,时间会给出正确答案。
六、被中国日益追赶但仍然十分有活力的美国:对创新十分支持和包容,世界人才源源不断流入,试图通过稳定币巩固美元霸权地位,被高通胀和结构性失业困扰
虽然美国经济发展在放缓,与中国的差距在日益缩小,内部社会撕裂矛盾重重,但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仍然十分繁华、有活力。
在美国游学期间,能够明显感受到,美国白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还是很强,他们认为美国的制度应该是全世界学习的榜样。当谈到川普,很多白人精英私下里摇头,感到很丢脸。
站在纽约的街头,摩天大楼像城市森林,彰显着世界上最繁华城市的景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城市里川流不息,充满活力,我们感觉就像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繁华,开放。中央公园的年轻人非常多,城市很有活力,各种娱乐很丰富,跳舞、沙滩排球、溜冰,展现个性,每个人都很自我和快乐。
美国大部分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政治,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就业、物价和生活。
美国的教堂和图书馆都建的很漂亮宏伟,表明重视信仰与教育。
大街上美国的燃油车占90%以上,渗透率比中国要低很多,中国后发先至。美系汽车很多大排量的,日系汽车也很多。
这些年, 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美国被中国日益追赶,差距不断缩小,中国发展的速度明显比美国要快很多、变化大很多,同时,也要客观看到,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然发展速度慢,但经济体量仍然很大,创新仍然很有活力。
美国仍然强大,不仅是表面上的摩天大楼,而是法治,对创新的包容,对新生事物的开放,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对创业的支持。世界上很多原创性的创新来自美国,比如,芯片、光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等。这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近期美国试图通过大力发展稳定币巩固美元霸权地位。美国去全球化,全球去美元化。由于贸易战,各国央行减持美债,加大黄金等多元化配置,美元的霸权地位被削弱。在世界各地对加密货币还相对保守的情况下,美国把比特币合法化,聚集了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生态链。同时,美国推出天才法案,大力发展美元稳定币,美元稳定币一比一挂钩美国国债和美元,美国试图通过稳定币巩固美元霸权地位。比特币、稳定币所代表的加密货币体现了人类社会灰色经济交易的需求,既然禁止不掉,不如允许和规范,这是美国所采取的办法。
9天的访学调研很快结束了, 最大的感受是:在日益撕裂的美国,我感到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可能正处于大动荡的前夜。
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美国的战略遏制,中国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改革开放事业,改善人民福祉,时间会给出最终答案。对内,打铁还得自身硬,全力拼经济,保护民营经济,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稳住股市楼市,化解地方债务。对外,组成关税反制联盟,重构国际经贸多边合作体系,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地位和话语权。只要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保持持续的高质量增长,203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2050年前后将会达到美国的两倍,于无声处听惊雷。
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在美国回归到本国利益优先的霸权思维大背景下,树立并宣扬一种对全世界人民具有广泛吸引力的美好愿景和先进文明;在美国回归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背景下,以更加开放大气的姿态走向世界;在美国四面开战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建立与东南亚、欧洲、日韩、中亚等的自由贸易体系以实现合作共赢;历史是有规律的,凡是不断吸收外部文明成果、不断学习进步的国家,就会不断强大;凡是故步自封的国家,不管多强大,都必将走向衰败。
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