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任首相会不会是一位女性?看起来几乎已成定局,因为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高市早苗已经胜出,成为自民党的新总裁。但她未必就一定会成为日本的首相。她被不少人称为“安倍女孩”,政治立场偏强硬的右派色彩,也让她的首相之路存在不确定性,梦想可能在现实面前受挫。
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体制。日本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与美国那种每四年就有一次总统大选的制度不同,首相并没有固定任期。之所以长期以来日本会换来换去的首相,核心原因在于议会制和政党内部的博弈。以自民党为例,虽然长时间掌握执政权,但内部也常有分歧和争斗。一旦现任首相民调下滑、难以维持支持,他可能会主动辞职。但辞职并不等于结束政治 lifecycle,因为自民党会在内部推举新总裁,进而通过国会选举产生新首相。
因此,很多人会把“自民党总裁一选定,几乎就等于下一任首相”这种判断带上门。比如国庆期间,自民党内部的首相人选竞争中,高市早苗击败了被广泛看好的小泉进次郎之子,这一结果一度让外界觉得日本即将出现新的女性首相。连连假设的情景也被提及,甚至连特朗普都说过日本要出现新的女首相。但是,高市早苗若过于强硬的立场,反而可能让她的首相梦胎死腹中。
高市早苗的背景比较特殊。她早年就进入安倍内阁,因此被不少人称为“安倍女孩”,其经济主张与安倍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更具争议的是,在过去十多年里,她11次参拜靖国神社,并且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日本曾强征慰安妇。这些立场让她在东亚关系尤其是中日关系上备受争议。很多人担心,一旦她上台,可能对日本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造成影响;她的右翼倾向被认为可能比安倍更强硬,国内也因此担忧她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现实政治仍然复杂。自民党在两院的席次并不占优,因此必须依赖公明党的支持来维持联合执政的稳定。这就意味着,为了获得公明党的票,自民党需要在政策和利益分配上给予对方一定的让步。本轮谈判中,高市早苗能否拿到公明党的授命票,尚未有定论。两党围绕联合政府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这也让野党看到了机会。
如今,日本七大在野党尽管目标不同,但对当前经济放缓、日美关系与中日关系的走向都感到担忧,甚至有声音提出联合公明党后再推一位首相人选的可能。若出现对日美关系和区域局势都较为强硬的首相,很多人担心日本经济会因此承压、局势更趋复杂。
那么,高市早苗真的能实现她的首相梦吗?她自己也在尝试改善公信力。她公开表示,今年很可能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以修复国际形象和改善前景。她也清楚,若再度走访靖国神社,恐怕会让她的首相之路受到致命影响。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