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彭博社还在散布一个谣言,说“中国愿意以一万亿美元的投资,换取美国撤销对中国企业的限制”。但这条报道没有任何官方确认文件,也没有正式协议支撑,更离谱的是,“一万亿美元”的数字很可能只是把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混进来,被外媒错当成内幕信息来炒作。这种说法听起来像科幻剧里的情节,结果却根本不成立,几乎没有任何真实的影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商务部直接出了两道出口管制令,像重锤一样落地。这两道命令的管制对象非常明确,覆盖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磁性材料制造、以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及其载体。管制不仅涉及出口,还涉及投资、技术转让、联合研发、咨询等多种形式。也就是说,只要和稀土技术有关,不管是卖、合伙还是出技术,今后都要申请许可。
商务部还特别强调,出口经营者必须申请商务部许可,并提交技术情况说明。这不是给企业一个可选项,而是硬性规定。服务提供者也要主动核查出口行为是否合法。违法行为将会被依法处罚。这意味着,不只是企业,连物流、咨询、投资顾问等相关环节都要提高警惕,一旦违规,人人都可能吃罚单。
这次管制覆盖了稀土产业的上游全链条,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中国拥有并掌控,谁也别轻易低估这一点。
一边是外媒空谈的“一万亿求和”,一边是现实中落地的稀土管制。现实如此直接,幻想自然会被迅速收敛。外界若再想炮制谣言,至少要先面对这两道已落地的管制令。
我们都知道,中美关系可能在APEC会议期间有会面,甚至美方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预计在APEC期间中美贸易谈判会取得显著进展。但预期并不等于已经达成协议,APEC只是一个谈判平台。中美在关税、投资、技术出口等多方面议题错综复杂,想一次性谈成不现实。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在APEC之前先公布这两道管制令?原因可以归纳三点。
第一,提升谈判筹码。APEC期间,双方可能就贸易、投资、技术等议题再度磋商。提前宣布稀土技术出口管制,等于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关键资源和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你想压价、条件谈判就没那么容易。
第二,发挥心理战作用。外媒仍沉迷于“一万亿求和”的幻想中,中国先下重手管制,旨在快速抑制舆论的虚假热度,让国内外受众明白:话语权在中国手里,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变得非常明显。
第三,增强我方的战略主动性。在国际谈判里,先手往往意味着掌控局面。宣布两道稀土管制,表明中国不再被动等待对方的“投资互换”设想,而是用实际掌控的资源与技术,来决定谈判的节奏和走向。简单说,APEC开场前亮出这两道管制令,等于把底牌摆在桌面,让对手不再天真地把谈判当成投射未来的虚幻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