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距离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只剩不到一天的时候,特朗普突然宣布了一个“巴以大喜讯”:据称以色列和哈马斯都已签署了他提出的“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这被外界解读为巴以冲突朝着和平迈出重要一步,也可能让特朗普在和平事业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于是问题来了:他真的会成为202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吗?
时间线与规则
- 202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日是10月10日。
- 诺贝尔委员会的评选流程是:在2025年1月31日之前提交的提名会被初步审查,形成初步名单,接着再进行深入评估,最后在10月10日公布获奖者。
- 按照这个规则,如果特朗普在提名截止日之前还没有被正式提名或进入最终评选,他成为获奖者就要等待到下一轮才可能公布。
谁被普遍看好为潜在获奖人
到目前为止,外界普遍认为可能入选的人或团队包括前教皇方济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保护记者委员会、苏丹紧急应对室、以及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联盟等组织或个人。不过,向来不走寻常路的特朗普,已经为了2025年的和平奖做了不少“铺垫工作”,看起来颇有一副要把奖项拿下的样子。
特朗普“具体动作”简要列举
1) 表功:特朗普多次宣称自己结束了多场战争,并在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再次宣布“已解决全球七大冲突”。
2) 索要:他亲自打电话给挪威方面的官员,要求对方把和平奖授予自己。
3) 游说:他让亲信去游说欧洲国家,同时与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等人合作,敦促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支持特朗普获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在暗中劝说欧洲领导人。
4) 施压:9月30日,他在一次对美军和海外高级将领的会议上公开表示,如果诺贝尔和平奖没有授予他,就是在侮辱美国。
还有传闻说,特朗普甚至希望在东盟峰会的间隙,安排一场让柬埔寨和泰国签署和平协议的仪式,以显示自己在和平进程中的主导地位。
一句话概括他的态度:志在必得。
为什么有人把“20点计划”的签署视为最后一击
有分析认为,10月8日以色列与哈马斯竟然在临门前签署了“20点计划”的第一阶段协议,被看作是一种“压哨动作”。这是特朗普想要用这份看起来的“和平外交成果”,向诺贝尔委员会做出最后的劝说,给他们一个让步的理由。
现在的压力已经传到挪威和诺贝尔委员会那里。
- 按规矩走,挪威与美国的关系可能会因此紧张,若特朗普因“规则施压”而采取报复手段,双方都将陷入更紧张的局面;
- 如果不按规则办,诺贝尔奖的公信力和声誉也会受到质疑。
这样的处境确实让人感觉两难。
最终的揭晓时间与结果
诺贝尔和平奖的最终结果将于10月10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公布。特朗普到底能否如愿成为和平奖得主?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