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成为下一个苏联?
当年,美国靠“星球大战”计划,硬生生把苏联拖垮。如今,这一幕似乎正在重演,只不过主角换成了美国自己。军备竞赛、全球扩张、经济透支——这剧本和当年的苏联何其相似!可想想,当年的苏联愿意走到那一步吗?当然不愿意,但美国的阳谋就在那儿,明知是坑也只能往下跳。而如今,历史的回旋镖终于飞回来了,美国开始重复苏联的老路。
根据《美国军事观察报》报道,美国空军参谋长奥尔文确认,F-47六代机计划在2028年首飞,波音已经开始制造第一架的零部件。听上去雄心勃勃,实则更像一场纸上谈兵的“PPT项目”。至于这款所谓的“第六代战机”到底有几分真,谁也说不准。宣传的性能参数听着很唬人——作战半径超过1000海里、速度可达2马赫、隐身性能比F-22更强,但造价高达3亿美元,比F-35还贵三倍。这哪里像在造战机,更像是给军工集团发的“奖金红包”。
更让人玩味的是,美国媒体点出,这架战机必须在特朗普任期内首飞,好作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政治献礼。奥尔文还催促波音“加快速度”,声称“对手不会等你”,甚至嘴硬地说“已经试飞了好几架测试机”。但直到现在,连一架实机的影子都没看到——全靠嘴炮支撑。
美国空军部长迈因克也没闲着,拿出两张模糊的渲染图,暗讽中国肯定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还挖苦说“希望中国能发现点什么”。可这话说得真是自作多情——中国早就不靠“看图猜机”了。早在去年12月,成飞和沈飞的六代机原型机就已经成功首飞,视频满天飞。
成飞的那款六代机外号“银色巨鹰”,三台发动机,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还能携带大量武器,堪称“空中军火库”。沈飞的“敏捷雨燕”则以高机动著称,矢量喷口一摆,完成眼镜蛇机动轻轻松松。按这个节奏,中国的六代机很可能在2030年前正式服役。反观美国,即使F-47真能在2028年首飞,照F-22和F-35的进度推算,形成实战能力恐怕得等到2035年以后。那时候,美国制空权的时代也许就要落幕了。
有趣的是,美国的F-47设计竟然用了“鸭翼”,而当年中国歼-20采用鸭翼布局时,美国专家还嘲笑这是“影响隐身性能”的失败设计。如今他们自己又偷偷用上,还说是“权衡后的优化”——这不就是“真香”现场吗?但从目前资料看,F-47的整体设计仍停留在“五代半”的水平,能否压过歼-20S都难说,更别提挑战歼-36。
美国空军如今之所以如此焦虑,是因为他们从冷战起就一直是“规则制定者”,如今却成了追赶者。然而,军事科技不是靠喊口号能追上的。美国体制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审批效率低、军工企业只想着利润、国会党争不断。不是没钱,而是体制僵化、动力衰退。
反观中国,军工体系早已进入高效协同时代。福建舰航母尚未正式服役,就已实现电磁弹射歼-15T、歼-35和空警-600等机型的全面适配,成为全球首个能让五代机电磁弹射起飞的国家。而美国的福特号航母服役八年,F-35C仍不敢尝试电磁弹射,只能靠老旧的F-18维持面子。
在高超音速武器、激光系统、无人机集群、反隐身雷达等领域,中国早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而这背后靠的不是“奇迹科技”,而是深厚的工业底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191个工业门类一个不缺,从螺丝钉到芯片,从拖拉机到隐形战机,几百年工业革命的成果全被我们一口气消化吸收。如今中国制造业产能占全球35%,超过G7所有国家的总和。
不仅如此,中国的工业协同和资源调度能力远超其他国家。三年能造出一支英国海军规模的舰队,歼-20三天一架下线,战时一年几百架不是问题。而美国的F-35一年才造十几架,还常常延期。无人机更是中国的天下,占全球七成产能,便宜又好用。真要打起来,数量和效率足以让对手喘不过气。
反观美国,冷战后放松警惕,军工企业争利成风,军政系统分崩离析。福特号航母和F-35项目互不兼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个项目各自烧钱,放在一起却对不上号。更糟糕的是,美军内部丑闻频发,舰队腐败、军纪松弛、装备老化,战斗机摔了没人修,轰炸机零件还要靠二战设备生产。这样的军队,战力只能用“负数”形容。
而六代机代表的不是一架新飞机,而是“空中智能中枢”——集AI指挥、无人协同、全域作战于一体。中国早就将人工智能与空战体系深度融合,而美国即便意识到了,也无力追赶:技术被卡、工业跟不上、财政吃不消。追也难,不追更危险——这场局势,像极了当年的苏联。
如今的美国,军费高达950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的40%,但新武器却越来越少,海外374个基地成了烧钱的黑洞,盟友信任度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占GDP的8%,光利息支出就快压垮政府。这一幕,何其像当年的苏联末期!
历史的回旋镖,最终打在了美国自己身上。若还不认清现实,执迷于旧日霸权,那结局,恐怕真会重演——苏联的覆灭,将成为美国的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