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浙江省鄞县一带局势动荡,土匪猖獗,扰乱了当地的安宁。在这些土匪中,刘子良尤为狡猾,他总是藏匿得极为隐秘,让剿匪部队一直无法捉摸到他的行踪。
为了抓捕刘子良,剿匪部队展开了紧张的搜寻行动。他们翻山越岭,走遍了无数洞穴和森林,依然未能找到他的踪迹。就在大家快要失去耐心时,一条关键的情报传来:刘子良可能藏匿在一座尼姑庵里。
同时,部队获得了一条线索:一位母亲揭发了自己的儿子瞿阿生,称他是刘子良的贴身保镖。这个情报为抓捕行动提供了突破口。
在关键时刻,意外发生了。一位中年妇女突然闯入了交火的区域,站在瞿阿生面前,替他挡住了瞄准的枪口。原来,这位妇女正是瞿阿生的母亲,她的出现令瞿阿生十分震惊,内心瞬间动摇,最终决定放弃抗争,选择投降。
在审问过程中,瞿阿生坦白了自己曾因家庭困境而接受刘子良的资助,并因此为其效力。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透露刘子良藏匿的地点——坚志庵。
刘子良是一个罪行累累的匪首,尤其在抗战期间,他曾为非作歹,压迫百姓,甚至残忍杀害了许多剿匪队的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上级立即决定对坚志庵发起突袭。
坚志庵位于大桥头村的深山密林中,看起来是一座宁静的尼姑庵。然而,对于刘子良这样身负重罪的匪首来说,庵中安静的环境和隐蔽的位置,恰好为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藏身之地。庵内常只有女性进出,外人很难怀疑匪首会躲藏在这样一个地方。
命令一出,剿匪部队迅速包围了坚志庵。庵中的尼姑们对突如其来的搜查感到震惊,特别是那位中年尼姑,她立刻上前阻止部队的进一步行动,声称:“此地是佛教圣地,匪徒不可能藏匿于此,请不要打扰。”
面对尼姑的坚持,部队选择暂时按兵不动。几名士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巡视,庵内看似平静,只有几位年老的尼姑在进行宗教活动,刘子良并未露面。指挥官一时感到疑惑,开始怀疑情报的真实性,决定撤退。
然而,就在部队准备撤离时,一名年轻战士匆匆走到排长身边,小声说道:“排长,我怀疑那个尼姑有问题。她身材丰满,不像是长期修行的尼姑,倒像是生活优渥的官太太。”
这番话让排长警觉起来。回想起那位中年尼姑的形态和行为,确实和普通尼姑不同。庵堂偏远,香火不旺,而她的打扮和举止却显得过于精致,尤其是她极力阻止部队搜查,这让排长开始怀疑她与刘子良有所关联。
排长立即决定重新组织部队,展开全面搜查。这一次,部队不仅巡视了庵内的礼拜场,还检查了尼姑们的私人房间。果然,在一间卧室的地板下,士兵们发现了包裹,里面有酒肉残余。尼姑庵本应清修,酒肉出现在此,实在异常。
这些线索让排长更加警觉,他走到庵外仔细查看,忽然发现大堂和卧室的空间布局有些异常。表面上看,两者面积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卧室的内部空间明显比外观看起来要小得多。排长怀疑卧室内可能藏有夹层。
他和士兵们开始仔细聆听墙壁,忽然听到墙内传来空洞的回音。士兵们立即动手,用工具在墙上打了个小洞。当缺口打开时,屋内一片寂静,排长心中一紧,意识到刘子良可能就藏在墙后。
为了避免激烈冲突,排长高声警告:“我们已经发现你了,快出来,否则我们将采取强制措施!”
话音刚落,墙内传来了急促的喊声:“别投弹,我马上出来!”
随即,一名男子从墙后爬出,士兵们迅速将他控制住。经过确认,这正是他们多次追捕的匪首刘子良。
刘子良被抓捕后供述了自己的逃亡经历。自上次成功逃脱后,他一直藏匿在坚志庵,庵中的尼姑被他的金钱诱惑,不仅为他提供藏身之处,还与他同住,并生下了孩子。
那位中年尼姑曾是一个身材苗条的人,但长期的安逸生活让她的体型变得丰满,最终暴露了刘子良的藏匿地点。
刘子良被判处死刑,而他的落网标志着鄞县一带匪患的彻底结束。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藏匿计划,最终因一名年轻战士的谨慎,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