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有175位将军被称为“开国中将”。其中,秦基伟和张震两位将军在1988年因为担任重要职务,被晋升为上将。秦基伟曾担任国防部长,张震曾担任军委副主席,两人都是开国中将中最出色的代表。
然而,除了这两位在1988年晋升为上将外,1955年授衔时,还有两位开国中将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的军衔和职务与开国上将几乎相同。 我们知道,57位开国上将的军队级别大多为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另外四位则没有军队级别。而在1955年,开国中将徐立清的军队级别和开国上将相同,达到了正兵团级,这使得他成为全军唯一一位正兵团级的开国中将。 徐立清,安徽金寨人,1929年加入工农红军,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担任了军政治部主任,属于军级指挥官,按当时的标准,晋升上将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解放战争期间,徐立清是第二兵团的政治部主任,担任兵团级指挥官。1952年,他已经是正兵团级,担任总干部部副部长,负责全军干部的任免和组织调配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徐立清后来成为了1955年授衔评选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为了确保评选工作的公正,他主动请辞放弃了上将军衔。于是,在1955年,徐立清成为了全军唯一一位正兵团级的开国中将。 另外,廖汉生将军的情况也非常特殊。廖汉生是湖南省桑植县人,受到贺老总的影响,投身革命,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廖汉生主要负责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由于政治素养高,他于1954年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与其他多位大将和上将一同担任职务。在1955年授衔时,廖汉生将军担任的职务与开国上将相同,是唯一一位职务最高的开国中将。 这些特殊的开国中将,不仅在军衔上与上将并肩,而且在职务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军史上的独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