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将军的妻子张烽曾劝过他,“你有时候太不讲人情了,能不能收敛一点?”皮定均却坚定地回答:“平时讲人情多了,战时就没办法讲人情了。”
1976年,皮定均将军参加了舟桥旅的表彰大会。大会中,一位军长随口往痰盂里吐了口痰,原本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许多战士来自工农兵家庭,习惯粗放,平时也不太注重细节。然而,问题出在这位军长没有吐准,痰竟然吐在了痰盂外面,接着他便若无其事地继续跟皮定均将军一起进礼堂。
皮定均将军看到这一幕,气得不行,立刻叫住军长,让他把自己的痰擦干净。军长愣了一下,尴尬地笑了笑,示意自己的秘书去擦。皮定均将军却大声喝止:“是你自己吐的痰,为什么要别人来擦?你自己擦干净!”最终,军长无奈,只得亲自将痰擦净。
皮定均将军依然气愤未消,严厉批评道:“现在大家都是高级干部了,曾经我们士兵和将军平等,那个时代的好风气不应该丢,不能让官僚主义的作风再现,必须进行整顿。”
皮定均将军一直主张“子不教,父之过;兵不教,官之过”,所以他对干部要求特别严格,对战士却十分宽容。越是高级干部,皮定均训斥得越狠。例如,他曾看到一名炊事班的战士在烈日下剁猪草,便气得让政委陪着战士在太阳下罚站。对于军长那种丢下责任的行为,他更是毫不留情。
皮定均的妻子张烽多次劝过他:“你这人太不讲人情了,难道不能更宽容一点?”然而皮定均总是回应:“平时太多的人情,在战时就没有人情了。”
皮定均有很多外号,比如“皮猴子”,因为他在战场上非常机灵;“皮老虎”,因为他勇猛,总是冲在前线;还有“皮驴子”,因为他脾气暴躁。但他最常被称为“布衣将军”,这代表着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不改农民本色,时刻关心士兵,体恤基层。
有一次,他在福州军区时和团政委一起上岛植树,团政委一边阿谀奉承,一边对士兵指指点点。皮定均看到后立刻问他:“你是什么出身?”团政委答:“贫下中农。”皮定均继续问:“你种过田吗?”团政委答:“种过。”接着他问:“你放过牛吗?”团政委答:“放过。”最后,皮定均问:“牛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团政委哑口无言。
皮定均将军也特别关注基层,曾经在视察某岛时,看到一个营长在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便毫不客气地问:“你母亲叫什么名字?你父亲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哪里?”他意在提醒营长,既然能对家里的事如数家珍,为什么对士兵的情况不够了解?他希望军官们不仅要关心自己家里的事,更要关注手下的士兵。
皮定均将军不仅关注军队纪律,也关心百姓的生活。有一次,他在张掖地区视察时,看到房屋破旧,民众生活艰难,尤其是一些女孩没有穿裤子。皮定均将军非常生气,责问当地的地委书记:“你家女人都不穿裤子?”地委书记尴尬地解释说:“这是当地的习惯。”皮定均愤怒地反驳:“放屁的习惯,哪能这么过!”他随后组织捐款,帮助改善当地的生活条件。
皮定均将军也极为关爱士兵。在一次野外散步时,他看到两个战士把空酒瓶丢进水田,立即指示连指导员去捡瓶子,自己则在旁边静静观察。战士们感到羞愧,主动想去代替,但皮定均将军阻止了他们,这一举措使得整个营队从此不再有人随便丢弃空酒瓶。
皮定均将军的关爱不仅仅局限于士兵,他同样关心每一个基层军官的成长。某次他视察时发现道路崎岖不平,便让守备团长端着一桶水绕岛一圈,直到桶中的水全洒在团长身上,团长才意识到自己该改进道路设施。
1976年,皮定均将军因意外去世,毛主席深感悲痛,为他送上了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朵花圈。皮定均将军不仅创造了中原突围的奇迹,还深得毛主席的赞誉,他的坚韧与关爱士兵的精神,至今令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