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20点和平计划后,哈马斯似乎已经走到了死胡同。当前局势对哈马斯极为不利,特朗普提出的这个计划中包含了四个关键点,直接制约了哈马斯的行动空间。
1. 彻底否定军事存在的合法性:计划要求哈马斯“完全且可验证地解除武装”。这意味着哈马斯不仅要销毁火箭弹、隧道等武器,还要解散其主要军事力量——卡桑旅。这个要求直接剥夺了哈马斯在加沙的军事控制权,这是它在加沙立足的核心支柱。
2. 架空政治主导权:计划提出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导加沙战后治理,同时设立一个由多国组成的“国际监督小组”。这实际上是将哈马斯排除在加沙的政治管理之外,意味着它将失去对加沙民生与安全的控制权。
3. 切断外部援助通道:计划要求伊朗等国停止对哈马斯的武器和资金援助,并推动以色列放宽对加沙的“有限封锁”。这将“以民生援助换取哈马斯失援”,从源头上切断哈马斯的后勤补给,限制其组织抵抗的能力。
4. 绑定人质释放与谈判进程:计划规定“分阶段释放所有人质”是启动后续谈判的唯一条件,而没有提及哈马斯关注的“巴勒斯坦囚犯释放”问题,这使哈马斯失去了利用人质交换条件来获得谈判优势的机会。
面对这种压力,哈马斯表示愿意就“20点计划”进行谈判,但并没有无条件接受该计划。哈马斯没有明确同意解除武装或加沙非军事化的条款。这意味着哈马斯可能是想通过谈判拖延时间。
那么,哈马斯为什么选择拖延呢?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争取谈判筹码:哈马斯希望通过拖延谈判,将人质作为筹码向以色列施压,争取更多的停火条件,例如放宽对加沙的封锁,增加人道主义援助,甚至要求以色列撤军。哈马斯的停火提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释放人质换取巴勒斯坦囚犯,第二阶段要求以色列完全撤出加沙,第三阶段则是要求“永久停火”。每一步都试图将以色列推到耐性极限。
其次是以拖待变:哈马斯在与以色列的消耗战中,兵力和资源已经接近枯竭。如果以色列全力进攻,哈马斯的最后一线防御很可能会被彻底摧毁。因此,拖延时间对于哈马斯而言是保存实力的策略,希望能等待局势出现转机。
哈马斯还清楚,拖延时间能让国际社会更多关注加沙局势,这将迫使以色列背负更多的“屠杀”骂名,进而增加对以色列的国际压力,迫使其在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
最后,哈马斯内部存在意见分歧,一些强硬派希望死战到底,不愿放下武器,而另一部分则支持谈判。这种分歧使得哈马斯在决策上需要更多时间来协调,从而表现出拖延态势。
然而,以色列显然不会让哈马斯的拖延策略得逞。很多人认为,以色列应首先要求哈马斯履行承诺,释放所有人质以换取停火。如果哈马斯未能按协议履行,尤其在释放人质和解除武装问题上提出不合理要求,以色列便可以认为哈马斯拒绝接受“20点计划”,并恢复军事进攻。
个人看法是,双方的谈判很可能最终破裂。哈马斯绝不会放下武器或退出加沙,这相当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全面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最新的进展是,埃及外交部在4日发布声明称,哈马斯与以色列将于6日在埃及举行会谈,讨论特朗普提出的“20点计划”中的加沙停火方案,主要围绕人质交换的具体条件与细节进行商讨。
此外,再来看俄乌战争的情况。昨天,苏梅州绍斯特卡火车站的一列从绍斯特卡开往基辅的客运列车在停靠时遭到无人机袭击,造成1人死亡,30人受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这次袭击是俄罗斯的“恐怖主义行为”。
与此同时,乌克兰对俄罗斯的炼油厂再次发动袭击。位于列宁格勒州、距离圣彼得堡约100公里的基里希炼油厂再次遭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造成火灾,导致生产暂停。
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俄罗斯向丹麦发射了无人机,并在瓦尔代论坛上表示:“我不会再这样做了。”不过,不少人认为他的话不可信,毕竟俄罗斯曾经也说过绝不会对乌克兰开战,结果却发动了战争。
如今,欧盟面对俄罗斯不断升级的无人机攻击,显得有些反应迟缓。俄罗斯的目标似乎并非直接与欧盟开战,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消耗欧盟的耐心,让这些国家处于持续的恐惧中。这是一种混合战争策略。
目前,欧盟急需制定出明确的应对战略,但显然目前他们还在反应中徘徊。
俄乌战争以来,全球的格局正在悄然变化。哈马斯面临着最终的消灭,无论它是选择投降还是顽抗到底;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也已宣告终结。
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就像江河东流一样,文明的进程也终将走向未来。即使过程中有曲折和反复,最终,世界发展的方向仍然是势不可挡的。乌克兰的卫国战争正是这一潮流的代表,注定无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