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争中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为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主力军之一,第43军在战略追歼阶段与其他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了衡宝战役,并且对白崇禧的军事集团造成了重创,为两湖地区的解放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南进的推进,第43军进入广东,继续消灭蒋氏集团在华南的残余力量。
当解放战争进入尾声时,第43军和第40军共同参与了海南岛战役。这是第四野战军自南下作战以来的首次海战。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第43军与第40军展现了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成功跨越琼州海峡,通过木帆船渡海,得到了琼崖纵队的接应。经过激烈战斗后,第43军取得了我军首次成功渡海作战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第43军的表现非常出色,因其英勇作战,被誉为“猛虎化蛟龙”。
第43军的出色战功让它在解放战争中树立了“铁军”与“攻坚猛虎军”的两大响亮绰号。能够同时拥有这两个称号,在我军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两个绰号的来源,与第43军下辖的两支王牌师息息相关。这些师的作战风格各异,且各自独具优势。
首先,第43军下辖的127师是一支作战风格非常强硬的王牌主力师。它在解放东北的战役中,凭借着卓越的表现,取得了歼敌第二的好成绩,从而获得了“铁师”的美誉。127师的历史可追溯到叶挺独立团,这支部队在北伐战争中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并在消灭旧军阀势力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早已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第43军的128师则是第四野战军的骄傲之一,曾三次得到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亲自调令,这在四野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说明了128师的作战能力得到了林彪的充分认可。128师擅长攻坚作战,在四平、锦州、天津等战役中表现突出,成为人民军队中著名的“攻坚猛虎师”。
除了拥有两支王牌师,第43军还有六位杰出的军长,他们都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著名将领。
第43军的第一任军长洪学智,曾被誉为“全能之将”,他是开国名将中唯一一位拥有六星上将军衔的将领。
第二任军长李作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斗指挥官,他领导第43军成功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渡海作战的胜利。
第三任军长龙书金,本是128师的师长,具备丰富的攻坚战经验。在他的领导下,128师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擅长攻坚战的强大部队。
第四任军长吴克华,曾是第41军的首任军长,这支部队与第43军并列为第四野战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吴克华也因此被视为一位杰出的带兵将领。
第五任军长梁兴初,曾是王牌第47军的军长,后任万岁军第38军的军长,并且成功担任第43军的第五任军长。他屡次担任王牌军的军长,证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六任军长吴瑞林,他是王牌第42军的第二任军长,带领第42军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色,屡次立功,最终使第42军成为我军的顶尖劲旅。
解放战争结束后,第42军本计划转业,但恰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第42军在吴瑞林的指挥下入朝参战,在朝鲜战场上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为我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第43军历任军长无不堪称名将,充分展现了其作为铁军的卓越指挥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