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福建舰最近在东海海域进行海试,电磁弹射系统运行顺利,这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前印度媒体的质疑。当时,印度媒体常常拿美国的福特号航母出问题的事来和福建舰做对比,怀疑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是否能成功。许多印度记者声称,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不过是夸大其词,技术不成熟。
自从2022年福建舰下水以来,印度媒体就不断发表文章评论这艘航母。福建舰排水量超过8万吨,配备了三条电磁弹射轨道,这使它成为全球第二艘采用这种先进技术的航母。印度媒体质疑,福建舰的常规动力系统怎么可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支持电磁弹射的高能耗。一些评论甚至直接表示,福建舰的宣传可能存在水分,因为常规锅炉发电机组无法提供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电力所需的能量。
除了媒体,印度的海军专家也在电视节目中表示疑虑。他们认为,中国的技术来源不明,甚至有可能是抄袭美国的技术,但即便抄袭也不一定能做得好。福建舰进入舾装阶段时,印度媒体再次发声,称海试前肯定会出现技术问题,尤其是电磁系统的可靠性令人担忧。他们的观点是,美国的福特号虽然是全球首艘电磁弹射航母,但从2017年服役到现在,电磁弹射系统一直存在故障,中国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印度的政治人物也在议会中提到过这些问题,认为1947年印度独立时,铁路里程和工业产值都比中国多,但如今中国的海军发展远远超越了他们,令他们感到不服气。印度媒体还拿维克兰特号和福建舰做对比,虽然维克兰特号吨位较小,但他们强调这艘航母的本土化率更高,关键技术依赖本土开发,钢板焊接和船坞建设等问题也都得到解决。维克兰特号在2022年服役,采用美国通用电气的LM2500燃气轮机,雷达系统可能来自以色列,这显示出印度对以色列的依赖。
这些评论和质疑也集中在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上,认为中国可能依赖外来技术。直到2024年5月,福建舰进行首次海试时,印度媒体继续跟踪报道,声称他们没有看到电磁弹射的实际应用,技术不成熟。然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显然令印度媒体有些不满。
相比之下,美国的福特号航母自2017年服役以来,一直面临着电磁弹射系统(EMALS)的诸多问题。EMALS技术设计上可以提高飞机起飞效率,缩短间隔,但实际运行中故障频发,维修也十分复杂。到2022年,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平均每400次发射就会发生一次故障,远没有达到设计标准的每4166次一次。而且,美国的核动力系统也面临着过载问题,导致电力供应不足。
即便到了2025年,福特号的故障率才降到1/400,但仍未完全解决问题。美国海军为了优化EMALS系统,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问题依然没有完全根除。此外,福特号的第二艘航母肯尼迪号原计划在2024年服役,但也推迟到2025年,电磁系统仍在调试中。更糟糕的是,福特号的升降机和其他设备也出现了问题,影响了整体的运作效率。
尽管如此,印度媒体却始终拿福特号的故障说事,怀疑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是否能避免这些问题。实际上,福特号的问题主要是交流电系统的高能耗,而中国福建舰采用了直流电系统,效率更高,能耗更低。美国研发EMALS从2000年代开始,花了十几年才服役,但依然存在问题。中国则从1990年代开始研究舰船电力技术,直到2010年代才转向电磁发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福建舰从设计阶段就对系统进行了优化,避免了类似福特号的整合难题。
到了2023年11月,福建舰顺利完成了静载发射试验,2024年1月完成了缆绳试验,结果顺畅得多。而福特号直到2025年还在处理过热和维护问题。相比之下,中国的福建舰在2024年完成了海试并验证了电磁弹射系统的稳定性。美国海军的报告也指出,EMALS技术虽然具有优势,但成本高,维护复杂。
福建舰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自主创新与持续的工程攻关。福建舰的设计和开发走了一条更加务实、低成本的道路,与福特号的核动力路径不同。福建舰不仅避免了蒸汽弹射的高耗能问题,而且还通过电能弹射实现了资源节约。预计到2025年底,福建舰将正式服役,并具备战斗力。
尽管印度媒体一直质疑,福建舰却通过海试数据和实际表现给出了有力的回应。福建舰的成功表明,中国海军已经迈入了新纪元,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技术逐步升级,电磁弹射系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海军航母技术的重大突破。接下来,中国还计划建设更多的新型航母,而福建舰的成功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