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缅北地区的冲突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场冲突不仅是缅甸内部的问题,也与我国有一定的关联。主动发起这场局部战争的是果敢同盟军,而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击诈骗组织。此前,中国就曾要求缅甸彻查电信诈骗问题。从某种角度看,果敢同盟军之所以能够大规模进攻,正是借着“打击电诈”这一旗帜,显得更具正当性。
这一口号非常有利。果敢同盟军以“打击诈骗组织”为名,几乎把在缅北的四大家族——尤其是以白所成为首的势力——推到了被动局面。诈骗组织在任何地方都是法律的打击对象,这一点上,果敢同盟军找到了一个广受支持的理由。 实际上,白所成以及其他三大家族,早期都是从果敢地方政府——彭家声领导下的政府——内部分裂出来的。他们与果敢同盟军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矛盾,但一直以来,双方的冲突并未分出胜负。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巨大,尤其是在电诈问题上愈发关注,果敢同盟军自然看到了一个机会。通过这场局部冲突,他们不仅能够打击敌人,还能借此提升自己在中国公众心中的形象。 果敢同盟军在近期的声明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政治策略。他们的发言人提到了两点关键信息。首先,果敢同盟军成员大多为汉族后裔,汉族在中国是主体民族,而在缅甸却是少数民族。通过强调这一点,他们试图获得中国国民的认同和同情,这不仅能增加舆论支持,也是他们打响“民族团结”旗号的策略。其次,他们表示,虽然过去仅仅想要自治,但现在缅军频繁把他们赶出祖辈居住的地方,这种情况加剧了他们的反抗情绪。 从政治智慧的角度看,果敢同盟军的发言人的这些表态颇为巧妙。他们不仅在争取中国的支持,还在为自己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认可。 如果这次冲突果敢同盟军能够胜利,他们极有可能重新掌控果敢的实际控制权。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即便他们曾拥有过这一控制权,最后还是失去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获得国际支持。在上一次果敢政权更替时,白所成的叛变几乎没有遭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也未曾介入。缅甸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力一直较弱,这使得彭家声政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最终丢失了政权。 如今,果敢同盟军显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发动军事行动时,他们并没有单纯依靠武力,而是巧妙地选择了一个能够得到国际认同的理由,那就是“打击诈骗”和“争取民族自治”。这一口号,不仅能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支持,还能在国际舆论中获得更多的理解与认同,甚至连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一直倡导民族自决的原则。 举个例子,巴以分治就是一个典型。尽管联合国内部许多国家都清楚巴勒斯坦人的领土被剥夺,支持“巴以分治”的提案依然得到了广泛支持。因为许多人认为,既然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有大量居民,那么根据“自决原则”,犹太人理应有权选择与巴勒斯坦人共建国家,或者独立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 果敢同盟军显然抓住了这一点,在提出要建立民族自治政府后,缅甸政府也不太能直接干预。毕竟,缅甸一贯声称尊重少数民族的自治权,而这一点也使得果敢同盟军得以有效抵制白所成等四大家族借助缅甸政府的力量。 目前,果敢同盟军在这场冲突中的军事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反击。显然,他们在舆论和政治层面的布局做得非常充分,准备也非常充分。结合他们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这场冲突对果敢同盟军来说,胜利的希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