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的侦察员凌少农曾经历一场惊险的筹物资任务。当时,为了给部队准备冬季衣物,凌少农被派去敌占区的新安镇采购布匹。事情的经过如下: 1942年夏天,凌少农正在思考是否又有新的侦察任务,突然接到团部的紧急召唤。得知任务内容后,他才明白,原来是要去新安镇筹措布匹,解决战士们冬衣的问题。由于资金有限,部队只能用麦子换取布匹,任务极其艰难。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凌少农首先找到了当地的联络员臧玉臣,希望他能帮助联系靠谱的商人。臧玉臣告诫他,在日本的眼皮底下做生意必须非常小心,特别是用粮食换取布匹,规模不能太大,否则容易暴露自己。臧玉臣随即写信给了马玉清,一位爱国商人,推荐凌少农找他合作。
到达新安镇后,凌少农并没有急于见马玉清,而是先逛了好几条街,假装随便看看商行,避免引起怀疑。最终,他见到了马玉清,马玉清表示愿意帮助新四军,但目前布匹供应紧张,无法提供太多。正当凌少农一筹莫展时,马玉清告诉他,可以去找日本丰田洋行的经理吉田。 吉田是当地的日本商人,虽然以低价收购布匹后高价出售,但凌少农别无选择,只能前去一试。在与吉田见面时,吉田一听凌少农的口音,立刻怀疑他并非商人,而是军人,便直截了当地问:“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有这么多粮食?”凌少农坦然答道:“我就是新四军!”这一回答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吉田听后,虽然一时愣住,但看到凌少农如此坦诚,也意识到他是真心需要布匹,于是决定帮助他。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在龙泉沟进行交易,由马玉清担任担保人。如果一方违约,马玉清需要承担责任。凌少农迅速回到部队汇报情况,考虑到吉田的身份和商人逐利的特点,上级决定派两个连队支援,一个连队穿便装潜伏在附近,另一个连队则全副武装负责保障安全。 两天后,凌少农带着麦子和战士们将粮食运到了龙泉沟,共装了100多车。吉田亲自监督交易,并将布匹一车车送到约定地点。交易顺利完成,冬季的衣物终于有了着落。然而,在归途中,一伙强盗拦住了去路,要求凌少农交出一半货物。凌少农没有被吓倒,而是试图与强盗谈判,但强盗们不肯退让,反而变本加厉地想抢劫。危急时刻,凌少农毫不犹豫地拔枪打响,信号一发,埋伏的战士们立即出击,将强盗们制服。最终,凌少农安全带着布匹回到部队,确保战士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这次任务不仅体现了新四军侦察员的勇敢与智慧,也展示了战时商人与敌人合作的复杂情境。凌少农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为部队解决了急需的物资,也让敌人的怀疑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