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九三大阅兵中,空警-600首次亮相,吸引了无数外国军迷的目光。许多人都为它的先进技术所震撼,但事实上,中国也曾有过这样羡慕别国预警机的经历。
早在1994年,中国空军代表团在以色列考察时,第一次看到了“费尔康”预警机,它的出现让中国空军震惊不已。这款预警机装备了360度扫描、探测距离达400公里的雷达系统,堪称空中利器。当时,空军副司令员林虎看到了这台飞机后,立即决定与以色列展开合作。
然而,美国突然插手,阻止了这次合作,将原本已经接近交付的三架预警机搅黄。美国的干涉,虽然使得我们失去了这一合作机会,却也间接促使中国加速了自主研发的步伐。
进入现代空军作战时代后,电子战和信息对抗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而预警机在电子对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较于地面雷达,预警机具有更强的机动性,能够实时掌握空中态势。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空军的主力预警机——图-4改装的“空警一号”,探测距离不足200公里,且容易受到杂波干扰,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1996年台海危机中,台湾的E-2T预警机能够提前20分钟发现中国战机,而中国的预警机却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此时,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无疑是中国所急需的,它的雷达精度比美国的E-3C还要高30%,且抗干扰能力极强。正因如此,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计划开始了。
合作初期,进展顺利。以色列同意将“费尔康”雷达安装在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伊尔-76运输机上,帮助中国制造出自用的预警机。中国支付了每套2.5亿美元的高价,并商议了三套合同。以色列的工程师迅速开始安装调试工作,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双赢的方向发展。
然而,正当合作接近尾声时,2000年7月,美国政府突然插手,要求以色列停止与中国的合作。美国称“费尔康”使用了自己淘汰的AN/APG-70雷达技术,迫使以色列最终放弃了合作,并退还了合同款项。2002年,三架改装的伊尔-76被扣留在以色列,而这些飞机随后被转卖给印度,成为克什米尔空域的“爪牙”。
美国当时以“涉及美国技术”为借口,实际上是在极力阻止中国空军在预警机领域的发展,因为美国不希望在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虽然以色列赔偿了违约金,但中国仍然失去了宝贵的机会。然而,美国的这一行为无意中推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决心。
这一事件使得中国军事界彻底放弃了依赖外购的幻想,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国防科工委总设计师王小谟表示:“他们越封锁,我们越要搞出来!”当时中国仍有许多人认为,“造不如买”,认为与其自主研发,不如与外国合作购买先进技术。然而,美国的干预彻底摧毁了这一想法,唤醒了中国军方对自主研发的坚定信念。
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的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预警机的经验,并在国产预警机项目正式启动后,成为了关键力量。2003年,中国首架有源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原型机——空警-2000成功飞行,标志着中国在预警机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时至今日,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预警机技术已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3年珠海航展上,空警-500A亮相,引起了全球的震惊。而在九三阅兵中,空警-600的神秘登场更是引发了无数猜测。曾经被扣留的三架“费尔康”,如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而它们的“中国表亲”却正在空中守护祖国的蓝天。
这场长达25年的博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核心技术无法从外部购买,必须依靠自己。中国的预警机如今在天际翱翔,那些曾经试图阻挠我们的人,必定会明白:有些鸟,注定要冲破牢笼,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