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元勋“宋国公”冯胜——山东沂源许村墓址探访 在一个暮秋初冬的日子,我应圣邦文旅公司周在刚先生的邀请,来到了许村,为“以爱为名、相约许村”摄影大赛拍摄作品。许村作为文旅热点,已经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经过一上午的拍摄,终于构思出了一组新八景的照片,命名为:“元帅汉槐、大明元勋、峡湖泛舟、悬空碧览、古寨雄风、杏林洒金、火龙圣果、沙滩欢笑”。 今天,我特别想讲述的是大明开国元勋“宋国公”冯胜在许村的墓址。
冯胜墓位于许村西南,凤凰翅子山的怀抱中,靠近天湖的西南角。正巧当我到达时,冯胜墓正在修葺扩建。我遇到了一位冯姓的老人,他正在施工现场监督工作。我们聊了起来,他对冯氏家族的历史非常自豪。他提到,早在唐朝时,薛礼和薛仁贵征东,曾在凤凰翅子山扎营,至今还有遗址;而冯胜遇害后,冯家后裔也逃到了许村避难。更有意思的是,1947年莱芜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的前敌指挥部也设在了许村,陈毅元帅的枣红战马甚至被拴在千年古汉槐下。可见,许村这个小山村,历经三朝,见证了许多英雄人物的足迹。 那么,冯胜究竟是谁?他为什么会在远离朝堂的沂源许村留下墓地? 冯胜(?-1395年),是大明开国的名将之一,他与朱元璋、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冯胜原名国胜,字宗异,安徽定远人,喜爱读书,精通兵法。元末,他开始自保建立营寨。到了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被任命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人率领20万大军征讨辽东,成功降服了辽东的元朝残余势力。冯胜因此屡立战功,受封为宋国公,并被列为大明开国功臣中的第三位。然而,因功高震主,冯胜遭到了朱元璋的猜忌,最终被赐死。 冯胜的后裔如今分布在几个地方。其一是云南省曲靖市的冯家冲村,据当地的冯姓宗谱记载,冯潮是冯胜的儿子,他曾随父征战,后来迁徙到此,并建立了冯家冲。冯家冲的冯姓一直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其二是山东陵县,冯胜的后代冯植,明初担任河北柏乡县知县,因拒绝向永乐帝献城而流落此地;其三则是山东沂源县的冯氏一支,历史上这一支冯家曾世袭南京镇抚之职,并且有一位冯氏后代曾被赐为进士。 冯胜作为大明开国的六位公爵之一,虽然死得最晚,但他的死因却最为冤屈。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封赏功臣,冯胜被册封为宋国公,成为开国六公爵之一。冯胜无子,只有两个女儿,朱元璋将冯胜的长女许配给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二女儿嫁给了周王朱橚。通过这几桩婚事,冯胜与皇室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冯胜在大明的征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北伐时招降了纳哈出,将辽东纳入了大明版图。但他的命运却在洪武二十六年突然发生了变化。蓝玉案发生后,朱元璋将冯胜召回京城监视,逐渐挖掘出冯胜的一些问题,诸如私藏蒙古战马、敲诈纳哈出的妻子、强取蒙古王子之女等行为。特别是冯胜的二女婿朱橚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偷偷离开封地,这让朱元璋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最终,冯胜在洪武二十八年被赐死,且没有留下任何的过错说明,这一事件至今仍是一个谜。 冯胜的死,导致了冯氏家族从大明的勋贵序列中彻底消失,而冯胜的后代也再未获得过显赫的地位。 如今,冯胜的墓地依然屹立在许村,这座墓不仅是对冯胜一生的纪念,也见证了许村作为历史重地的独特魅力。 许村在今天已经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全力打造旅游业,许村正在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未来的许村,能在这片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上,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图文:仁者乐山 2023年11月26日) 附注:文中引用资料来源于《明史·列传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