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军与国民党激战三天三夜,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不仅鼓舞了士气,还让我军获得了一匹白色的战马。消息传回后,贺龙先是高兴,但随即又感到焦急,立刻下令派人去寻找这匹马的主人。
这匹马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贺龙如此急切地想要找到他呢?
1947年4月,贺龙作为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收到了一份捷报。捷报显示,我军在太行山地区获得了胜利,这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斗志。就在他准备与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时,电报中的另一则内容却让他心生不安。电报提到,除了我军战士取得的胜利外,还报告了截获了一匹白色战马。
贺龙看到这一消息,立刻要求确认这匹马的右眼是否有一块棕色的胎记。“快去确认那匹白色战马的右眼是不是有一块棕色的胎记!”他急切地命令道。小战士迅速去前方核实,回报说,的确如贺龙所说,这匹白色战马的右眼上有棕色胎记。贺龙更加焦急了。
原来,这匹马的主人正是贺龙的老部下,贺炳炎,外号“贺小龙”。这匹马是贺炳炎的心头好,几乎无论到哪里都骑着它。现在,战斗胜利了,但却只找到了马,没找到人,这让贺龙很担心,推测贺炳炎可能已经遭遇了危险。
事实果然如此,贺炳炎被敌军包围,躲在一堆石头后面,手中紧握着手榴弹,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就在这时,几声枪响打破了寂静,廖汉生带领的搜救队及时赶到,将贺炳炎从危险中救了出来。
贺炳炎后来回忆,自己当时独自骑马去追击一小股敌人,途中被一颗炮弹击中,马被震惊后跳起,贺炳炎被甩了下来,腿部受伤,行动不便,最终落入敌人的包围。
事后,贺炳炎向贺龙深感自责,表示自己不该冒失追击敌人,若是因此让救援的战士们牺牲,他将无颜面对大家。然而,贺龙并没有责怪他,只是安慰道:“你没事就好。”
贺炳炎的成长和贺龙的关爱密切相关。1929年,16岁的贺炳炎偷偷溜出家门,找到正在宜都一带打游击的贺龙。面带青肿的贺炳炎坚定地说:“我要参军。”贺龙起初并不打算同意,但看到贺炳炎身上的伤痕,想到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最终答应了他。
贺炳炎的伤是因为他家贫,小时候为地主家工作,经常做些力气活。尽管生活艰难,他始终心怀正义,经常为村里的小伙伴打抱不平。这次打架就是因为地主家的儿子欺负了贺炳炎的小伙伴。
贺炳炎心中一直有着参军的梦想。他听到人们谈论红军,总是称赞他们为百姓做主的英雄,渐渐地他也产生了加入红军的决心。通过几天的寻找,他终于找到了贺龙所在的队伍。
然而,贺龙开始时并未同意,认为贺炳炎太小,不适合上战场。但看到贺炳炎如此执着,贺龙最终允许他加入。贺炳炎的父母对于贺炳炎参军并不支持,他们宁愿孩子过得艰苦些,但至少能平安无事。尽管如此,贺炳炎依然决定追随自己的信念,他再次偷偷离家,立誓要将坏人赶跑。
贺炳炎最终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才能。尽管年纪轻轻,但他勇敢机智,曾单枪匹马俘虏了40多名敌军。贺龙看到他出色的表现,意识到贺炳炎未来无可限量。很快,贺炳炎就成为团长,带领战士们勇敢作战。
贺炳炎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身上伤痕累累。最严重的一次是他在1935年右胳膊被炮弹炸伤,经过紧急截肢手术,贺炳炎没有痛苦地忍受,成功地保住了生命。贺龙得知后心痛不已,但他仍然充满敬意地捡起贺炳炎的断肢,表示要让敌人知道贺炳炎和共产党的骨头有多硬。
尽管失去了右手,贺炳炎依然坚持战斗,用左手继续冲锋在前,激励着身边的战士们。1955年,贺炳炎荣升上将,成为了军中所有人的楷模,也成为了唯一一个不需要向毛主席行军礼的人。但他依然会向毛主席敬礼,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敬意。
贺炳炎的一生充满了英雄气概,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也为人民赢得了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