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志愿军总部收到新兵战报,首长却说:没见过这么夸张的战绩,重审
创始人
2025-10-11 19:03:18
0

1952年,志愿军总部收到一封战报,政治部主任杜平看完后愤怒地说道:“我打了一辈子仗,竟然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战报!必须重审!”

战报上写着: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坚守两个阵地,打退敌人41次冲锋,歼敌283人!看到这样的成绩,杜平很气愤,他大声命令:“重审!”

在重审过程中,一位名叫胡修道的小战士逐渐被大家所熟知。

胡修道,年仅20岁,在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大部队赴朝作战。尽管他年纪轻,作战经验较少,但他却表现出无畏的勇气,总是冲锋在前,奋不顾身。

1952年,装备精良的美军与中国志愿军在上甘岭展开激烈的对抗。美军拥有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炮、170辆坦克、以及数百架战斗机,实力远超我方。而志愿军的阵地仅有不到4万平方公里,炮火如同暴雨般倾泻下来,伤亡惨重。

上甘岭被彻底轰炸成一片焦土。在这场长达43天的拉锯战中,志愿军与美军在阵地上进行着生死较量。志愿军顶住了敌人900多次冲锋,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将敌人拖入拉锯战的泥潭,但代价极为沉重。

在这一战中,美军集中力量进攻上甘岭右侧的597.7高地,胡修道正是守卫该阵地的战士之一。他早已下定决心,要与战友们一起坚守阵地,誓死不退。

3号阵地是他们守卫的重点。经过连续的轰炸,防御工事被摧毁,战士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庇护。幸好,在阵地不远处,有一块巨大的大青石,为他们提供了最后的防线。

就在敌人趁着夜色发起猛烈进攻时,胡修道和战友们紧紧盯住敌人的动向。敌人数量众多,3号阵地只有几名战士,面对铺天盖地的敌人,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逐步逼近阵地。

胡修道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手里紧握的爆破筒不由自主地发抖。但在关键时刻,他和战友们迅速行动,准确投出爆破筒,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接着,他又投出了手雷和手榴弹,敌人的进攻被迫中断。

然而,敌人并未放弃,很快就重新集结,再次进攻。面对敌人的不断冲击,胡修道和战友们只得调整策略,配合默契地打击敌人。他们轮番交替,顽强地抵抗着敌人的进攻。

随着战斗的持续,9号阵地的形势变得危急,连长不得不抽调部分战士支援9号阵地。留下的胡修道和战友腾士生,继续坚守3号阵地。

敌人开始动用大炮猛烈轰击3号阵地,胡修道和腾士生只能躲在那块大青石后面,尽力保持阵地。然而,胡修道不甘心这样被动地等待。他鼓起勇气,将手榴弹投向敌人阵地,意外的爆炸却将美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官炸死,敌人陷入混乱。

趁着敌人慌乱之际,胡修道拿起机枪,扫射敌人,最终迫使敌人撤退。随后,他带着腾士生支援10号阵地,继续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敌人的火力异常强大,腾士生伤势加重,只能去大部队报告请求支援。胡修道则继续在阵地上奋战,直到增援到来,才成功保住了10号阵地。

胡修道几乎是从白天打到黑夜,再从黑夜打到白天,穿梭在3号、9号和10号阵地之间,疲惫至极,却毫不退缩。据战后统计,胡修道成功击退敌人41次进攻,击毙敌军283人,这一战绩堪称传奇。

尽管胡修道因英勇表现被授予特等功,并获得众多荣誉,他却始终谦虚地说:“能活下来,多亏了那块大青石,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所有志愿军战士。”

战场上,他是创造奇迹的英雄;战场下,他却始终保持低调与感恩。2002年,这位英勇的老英雄去世,享年71岁,留下了无数感动人心的传奇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市早苗疯言台湾问题 日本国内... 高市早苗身为日本首相所放出的话,简直如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又出疯言。 当地时间11月...
绘途课堂:提升观察力,日常物体... 绘途课堂:提升观察力,日常物体绘画练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然...
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闭幕 中新网西安11月10日电 (记者 阿琳娜)9日,随着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经典之作《图兰朵》在陕西大...
著名画家王南暄艺术风格概述 王南暄的艺术风格,兼具传统笔墨的深度与现代审美的张力。他以“文人画精神”为根,以笔墨为魂,逐渐形成了...
笨贼弄不清钻石和玻璃珠,端木宏... 1988年11月17日清晨,一辆“桑塔纳”轿车飞也似的直接驶入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院内停下,然后一个...
美国多架专机降落中国,民主党抢... 随着中美元首峰会的成功召开,双方原本似乎达成了一种“休战”状态,为双边关系和全球经济秩序提供了短暂的...
原创 张...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认为是天下无敌的高手,几乎没有人能够与他在单挑中匹敌。无论是方悦、穆顺等名将...
俄罗斯与大英帝国的历史纠葛 历史上大英帝国与俄罗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恩怨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俄罗斯与英国距离非常远,似乎不应...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 (来源:国家文物局) 转自:国家文物局 11月6日至8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赴浙...
原创 张... 张春桥,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虽然出现的时间短暂,却极为闪亮。他的一生仿佛是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