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夏日人生
罗伦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清正官员,出生在江西吉安永丰。他自幼性格端庄谨慎,五岁时随母亲到果园里玩耍,园中忽然有果子掉落,其他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捡,唯有他静静站在原地,直到大人拾起并分给他,他才敢接过品尝。这份与生俱来的恭谨和自律,早已显露无遗。
罗伦的家境贫寒,经常要一边砍柴挑担,一边手不释卷。即便如此,他仍坚持以圣贤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成年后成为儒生,更是时时刻刻自我警醒,从不懈怠。当地知府张瑄曾因怜惜他的清苦,想送他一些粮食接济,但罗伦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恩惠。后来在父母去世时,他守丧极为尽心,整整两年才恢复正常饮食,表现出极深的孝道。
成化二年(1466年),罗伦参加廷试,挥毫写下一篇长达万余字的策论,直言时弊,言辞犀利而真切。此文一出,立即在京城引起轰动,声名大振,并最终考中状元,被任命为翰林修撰。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大学士李贤因父丧未满,却被朝廷召回任职。对于皇帝和朝廷来说,这原本是不得已而常见的做法,因为三年守丧若严格执行,朝政运转势必受阻。但罗伦却坚持原则,郑重上奏,直言不可随意打破礼制。他的奏疏触怒了宪宗皇帝朱见深,结果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虽然不少御史替他求情,但都无济于事,反而引来皇帝更严厉的指责。
直到第二年,在大学士商辂的援引下,罗伦才得以恢复原职。但经过此番打击,他对仕途已心灰意冷,仅仅再任职两年,就以病为由辞官,从此彻底退出朝政,不再过问世事。
归隐之后,罗伦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金牛山,亲手建起一间简陋小屋,过起清简自足的生活。他将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五经疏义》《一峰集》《周易说旨》等重要著作。
罗伦一生刚正不阿,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真正做到了“以身立道”。成化十四年(1478年),他病逝,享年四十八岁。
这一生,虽仕途坎坷,却以清廉和刚正名垂后世,成为后人敬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