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财政的非正式经费体系:以关差和盐政的捐献为核心
创始人
2025-10-11 00:01:52
0

在清朝早期,各地官员的日常开支并不完全依靠中央拨款,很多资金来源其实来自“陋规”和“赢余”这样的非正式收入。这些钱通常通过关税、盐政以及商人的捐献流入省内高官的手中,成为他们维持衙门运作和私人生活的重要来源。

一、关税中的“陋规”和“赢余”

各地关税收入,除了要上缴中央的“正额”,还衍生出不少额外费用。比如,税关官员会在法定税收之外,额外加收一些钱,这些收入被称为“陋规”。有时,陋规以“规礼”“火耗”“堂规”“挂号”等名义征收,甚至包括车辆、牲畜过关的费用。像奉天的小车过关,每辆要额外交1钱6分银,其中部分送往官府,部分由书吏私分。

在福建,陋规收入分成四份:两份给巡抚,一份给管关官员,另一份分给办事人员。粤海关的陋规收入尤其庞大,每年高达六七万两。山东的税关虽然规模小,但也要在正额之外额外送出规礼银。甚至有时,低级别的官员会先收取陋规,再将一部分转交给督抚。

“赢余”则不同于陋规,它不是官员额外加派的结果,而是贸易额超出官方定额后,继续按法定税率征收所获得的收入。比如雍正年间,江南龙江关和西新关在正额1.52万两之外,还收取了近7.9万两的赢余。虽然这笔钱理论上属于中央,但实际上大多被留在地方,用于官员的开支或私下瓜分。

二、盐政中的灰色收入

相比关税,盐业更是巨大的灰色收入来源。清朝实行盐引制度,盐商必须购买盐引才能合法销售食盐。但在实际操作中,盐的销售常常超出定额,产生大量的“盐课赢余”。例如,河东的盐课定额是17100两,实际收入却高达10万多两。

盐政的非正式收入主要有三类:

1. 销盐超额带来的赢余;

2. 盐政官员和书吏收取的陋规;

3. 盐商主动或被动捐献的资金。

盐商和官员关系密切,因为盐商依赖官府打击私盐贩子来维护垄断地位。作为回报,他们会定期向地方大员送“盐规”。比如江西巡抚衙门每年能收到1.66万两盐规,布政使和按察使也各有数千两。湖广的盐规更高,达到16万两,大部分被解送至省城。

此外,盐商还常常出资支持公共事务,如救灾、修建水利、兴办义仓。例如,江南盐商曾捐出2.4万两用于建义仓,之后又出资修河工、筑堤坝。可以说,盐政不仅是地方官员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地方公共财政的重要补充。

三、雍正改革与非正式经费的存续

雍正时期,中央曾大力整顿陋规,要求将部分“赢余”和“盐规”纳入正式预算。但由于这些非正式收入早已成为地方官员维持衙门运转、甚至个人生活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改革难以彻底清除。即便在改革后,盐商的捐献和盐规依然普遍存在。

总结

在清朝,除了法定的财政体系外,还存在一个庞大的“非正式经费网络”。关税的陋规与赢余、盐政的盐规与商人捐献,共同构成了地方财政和官员私库的重要来源。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商业的繁荣和盐业的垄断,虽然为地方开支提供了资金,但也滋生了腐败和官商勾结的现象。

要理解清代财政运作,仅仅看官方的税收账目远远不够,还必须看到这些隐藏在“陋规”“赢余”背后的灰色资金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艺术苏河”2025展演季启幕... 11月10日,“艺术苏河”2025展演季开幕式在上海静安百空间·光二仓库正式举行。 本次展演季设置“...
(粤港澳全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 11月1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艺术体操项目集体全能决赛在深圳市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四川队发挥出色夺...
原创 高... 公元249年,趁着曹爽和曹芳一起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时机,司马懿发动政变,占领了曹魏的都城洛阳。当曹...
寻脉与重生:郑忠艺术的文明探源 郑忠的“文脉之光”、“红山”系列,以彩墨为桥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他运用标志性的深邃肌理与斑...
刚刚!中美大利好!全线大涨 【导读】全线大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今天的市场,表现尚可,个股涨多跌少,沪指震荡上涨,创...
震惊!市场茶油背后竟藏着这些你... 在健康饮食的浪潮下,茶油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健康功效,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宠。然而,市场...
宅家久了就会随机获得一种“怪人...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卡夫卡《变形记》里的主人公格雷戈尔。他某日早晨醒来,在床上变成了一只甲虫。 躺在安...
太原市尖草坪区委副书记、区长张...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全年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超美艺术装置背后的健康希望:中... 一个巨大的心脏模型上遍布苔藓,但在有些角落却开出鲜花。工作人员说,很多疾病会伤害心脏,随着新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