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伉俪庄征与杨瑞玉:生死考验下的忠诚与遗憾
1947年8月,闽浙赣地区的地下党组织遭遇重大危机——城工部副部长孟起因福州海关布案被敌人逮捕。时任闽江工委书记的庄征心急如焚,立即向组织提出营救方案,其中一条建议是通过假自首迷惑敌人。 谁也没想到,这个充满急智的提议竟成为庄征命运的转折点。闽浙赣区委领导心生疑虑:庄征为何能迅速想到假自首?是否意味着他有过类似经历?一场针对这位资深党员的调查悄然展开,最终揭开了四年前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从富商子弟到革命先锋 1918年,庄征(原名庄庆基)生于福建建阳一个富裕商贾之家。优渥的家境让他得以进入当地名校就读,在进步师友的影响下,这个少年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岁的庄征在张沐引荐下加入党组织,原本想奔赴前线的他听从组织安排,以笔为枪开展抗日宣传。 他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演讲、排演抗日话剧,很快崭露头角,先后担任南平青运部长、闽江工委宣传部长等职。1941年皖南事变后,庄征奉命转移至崇安县参加特训,结业后赴建松政根据地任特委组织部长,不仅重建了闽北党组织,还成功组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虎穴历险与生死抉择 随着福州沦陷,庄征化身商人潜伏江西铅山河口,往来于金华、上饶等地搜集情报。这份刀尖上跳舞的工作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代价。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与革命伴侣杨瑞玉相遇——1941年在古田工委机关,年轻活泼的办事员杨瑞玉与这位沉稳干练的特派员互生情愫,最终结为革命夫妻。 1943年10月,因叛徒出卖,夫妇二人在铅山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杨瑞玉急中生智:你必须假自首出去报信!庄征含泪以妻子为人质,承诺为敌效力才获释。脱身后他立即甩掉跟踪者,火速通知省委转移。而留在狱中的杨瑞玉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却始终紧咬牙关。直到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被囚禁三年的她才重获自由。 未解的误会与永恒丰碑 抗战胜利后,这对历经磨难的夫妻更加忘我工作。杨瑞玉将家迁至偏僻的霞湖乡,日夜处理机密文件,连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母亲都成为革命帮手。然而1947年孟起事件引发的调查,翻出了四年前那次未及时汇报的假自首。尽管庄征的初衷是为保护组织,但程序上的疏漏最终酿成悲剧。同年10月,这对革命伉俪相继蒙难,留下尚在襁褓的幼子庄康星。 1956年,在中央五人小组重新调查后,庄征夫妇终获平反。2012年龙山会议纪念馆落成时,已年近七旬的庄康星抚摸着父母的革命烈士证明动情地说:希望父亲的浩然正气能永远传承。这段交织着忠诚、智慧与历史局限的往事提醒我们:在血与火的岁月里,有些选择需要后人用更宽广的视角来理解。那些为信仰付出一切的灵魂,终将在历史长河中闪耀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