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最近跑去中国,公开表态说,到2025年底,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对华天然气出口量会拉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顶峰值。这话不是随便说说,背后有数据撑腰。中国海关总署的数字显示,2025年7月,俄罗斯对华天然气总供应量达到42.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出11%,这是历史最高纪录。 这里面管道气占了大头,液化天然气那块反而有点下滑。简单算笔账,俄罗斯今年前九个月对华管道天然气出口已经冲到237亿立方米,同比涨了四成多,这数字直接超过同期对欧洲的量。 欧洲市场缩水后,俄罗斯就把重心挪到东方,这条管道成了关键通道。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是目前唯一的中俄跨境天然气管线,2019年12月2日正式通气,从俄罗斯雅库茨克地区的奇亚压气站起步,一路向东南,穿越黑龙江边境的黑河站进入中国。设计年容量就是380亿立方米,本来计划2025年底才能满负荷,但实际情况超前了。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丢掉大半个欧洲市场,对华出口量猛增,去年就提前一年达到峰值。 今年继续稳中有升,管道运行率高到离谱。管道满载运行不是小事,其他跨境管线像中国中亚线或者俄欧的北溪,通常都留有余地,避免意外。西伯利亚力量1号能这么干,一方面说明中俄能源合作深度加码,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俄罗斯急需稳定买家的现实。
诺瓦克的保证来得有底气,7月数据创纪录,管道增量主要靠上游气田增产和下游接收站优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就是俄气,早就在加紧压缩站维护,确保压力稳在设计线。2025年1到5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161.4亿立方米,同比涨29.4%,中俄东线,也就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运营顺溜,今年底就能稳稳实现满载。 这不光是数字堆砌,俄罗斯财政压力大,能源出口是命根子,赶紧把管道拉满,能多赚一笔外汇。话说回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去年总共4260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高,稳定来源总比到处找货靠谱。
诺瓦克访华前,普京已经在9月2日到3日来过北京,出席上合组织峰会,顺带敲定几笔能源大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总裁米勒当场宣布,俄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了协议,把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年供气规模从380亿立方米提到440亿立方米。 这增量60亿,看似不多,但对俄罗斯来说,速度快最要紧,能尽快缓解现金流紧巴巴的局面。扩容靠加压气站和附属设备,技术上不费劲,预计很快就落地。普京在记者会上确认,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谈判的成果。
除了这个,第二份协议瞄准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这条线规模小点,从库页岛气田起步,经伯力、海参崴,进入中国东北,年容量原计划100亿立方米,现在同意扩到120亿立方米。 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位,下一步等开工信号。远东线对俄罗斯有额外好处,能带动当地气田开发,库页岛那边资源丰富,但缺稳定出口,这管道一通,就能盘活一片。2027年1月按合同启动,增量20亿立方米,对俄罗斯远东经济是个小推手。中国这边,东北工业用气需求稳,这条线补位正好。
最重头的还是第三份,三国一起签的备忘录,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方在9月2日北京会晤时落笔,这备忘录有法律约束力,不再是空架子。 管道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和西西伯利亚气田起步,经蒙古国境,抵达中国华北,年容量高达500亿立方米,合同期30年。 蒙古国总理赞丹沙塔尔说,这是个千年工程,对蒙古过境费和基础设施升级是利好。此前蒙古一度把这条线排除在规划外,但现在态度转了,同意当过境国。另一个备选,哈萨克斯坦没那么积极,蒙古就成了首选。
西伯利亚力量2号不是从零谈,谈判拖了好几年,价格和路线是卡壳点。俄罗斯想卖高价,中国压低,蒙古要过境分成。现在备忘录一签,进入实质阶段,细节还得磨,但大方向定了。 这条线建成后,俄罗斯对华管道气总出口潜力直奔1060亿立方米,占中国去年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强。想想看,一条管线500亿立方米,全球最大规模,资本密集,技术门槛高,但一旦通,能源链条就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