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版) 美国学者解析:台海危机下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布局 作者:罗伯特·埃文·埃利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教授) 编译:银燕飞翔 【编者按】本文译自美国军事智库专家公开研究报告,通过分析中国在拉丁美洲的战略布局,揭示了美国战略界对台海冲突潜在影响的预判思考。
战略背景研判 2022年8月,中国海军远望5号航天测量船停靠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事件引发国际关注。这个由中国企业运营的港口,生动展现了商业设施军事化的新型战略模式——不需要正式军事基地协议,仅凭经济合作与外交关系就能实现战略存在。这为观察中国全球战略提供了新视角。 当前台海局势持续紧张,随着中国军力增长和外交施压,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冲突的风险显著上升。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预测,未来十年内台海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极高。在此背景下,中国在拉美地区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军事合作网络,可能成为潜在冲突中的重要战略支点。 2023年中拉关系新动态 尽管受疫情影响,中拉合作在2023年迎来新机遇: 1. 拉美多国左翼政府上台,更倾向与中国开展基建和资源合作 2. 委内瑞拉逐步摆脱经济困境,中委能源合作有望深化 3. 中国金融机构保持稳健,具备持续投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洪都拉斯、巴拉圭等台湾邦交国可能出现外交转向。这种变化将削弱台湾国际空间,为中国对台行动创造更有利条件。 冲突情景下的战略部署 若台海爆发战争,中国在拉美的战略行动可能分三个阶段展开: 一、战前准备阶段 ? 外交孤立:推动剩余台湾友邦断交 ? 经济保障:确保粮食、锂、铌等战略物资供应 ? 金融避险:扩大本币结算,规避SWIFT制裁 ? 情报布局:利用中资企业网络建立情报节点 二、军事行动阶段 ? 关键设施控制:可能涉及巴拿马运河、战略港口等 ? 区域拒止:利用拉美基地监视和牵制美军 ? 非对称作战:可能包括网络攻击、供应链破坏等 三、战后巩固阶段 ? 战略支点建设:深化在秘鲁钱凯港、阿根廷乌斯怀亚等地的存在 ? 经济补偿机制:通过投资贸易巩固合作成果 重点战略领域分析 1. 数字空间掌控 中国企业在拉美通信、云计算、安防等领域的优势,可能转化为战时情报优势。包括: - 华为、中兴的通信基础设施 - 阿里云数据存储中心 - 海康威视监控系统 - 滴滴出行等APP的位置数据 2. 太空领域合作 中国通过卫星合作建立的太空监测网络具有战略价值: -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 - 委内瑞拉遥感卫星系统 - 阿根廷深空测控站 - 多国天文台合作项目 3. 港口与物流网络 潜在军事价值设施包括: - 秘鲁钱凯港(太平洋深水港) - 阿根廷乌斯怀亚港(扼守麦哲伦海峡) - 巴拿马运河相关设施 - 墨西哥曼萨尼约港等商业港口 地缘政治变量评估 不同国家的合作可能性存在差异: ? 高意愿国家: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 ? 中间变量:洪都拉斯、萨尔瓦多 ? 低可能性:墨西哥、哥伦比亚等与美国关系密切国家 战略启示与建议 对美国及盟友: 1. 需加强拉美关键设施的安全评估 2. 完善供应链韧性建设 3. 深化与地区国家的安全合作 对拉美国家: 1. 审慎评估战略合作的长远风险 2. 平衡大国关系,维护战略自主 3. 加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审查 结语台海危机的外溢效应可能改变西半球的安全格局。随着大国竞争加剧,拉美地区需要为可能到来的战略博弈做好准备。对中国而言,拉美既是经济合作伙伴,也可能成为战略棋盘上的重要支点。这种双重属性,使得该地区的战略价值在危机情境下将显著提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