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以前一提隋炀帝,我脑子里就俩字:昏君。不就整天吃喝玩乐,最后把大隋折腾没了吗?直到前阵子翻《隋书》相关的文章,才发现这事儿压根没那么简单。
你别说,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大业元年那会儿,他一声令下就挖大运河,把南北串起来。后来唐宋的商人能坐着船运粮运货,老百姓能吃到别处的米,全靠这工程打底。可问题是,他太急了啊!为了赶工期,征了多少壮丁,多少人家的男人一去不回。史里写着州县供顿稍有差池就杀头,那时候的百姓得多绝望?
再说说科举制,这可真是太狠了。以前当官全看家世,穷书生再有本事也没用。炀帝一搞分科取士,不管出身只要有能耐就能做官,后来的 “二刘” 那样的大儒,终于能靠学问当太学博士了。这制度一用就是一千多年,咱们现在考试选人才,其实也沾着点当年的影子。
但你敢信吗?一边干着这么大的事,一边还在修显仁宫、西苑。那西苑里的花,冬天居然要剪彩纸冒充,坏了就换新的。出巡的时候更夸张,船排了两百多里,沿途州县得把最好的吃喝都供上。刚看到这段时我都愣了,这哪是治国,分明是拿国家当自己家库房造啊!
更要命的是他听不进劝。高熲因为说他太奢靡就被杀了,后来有人劝他别去江都避难,直接被杖死在朝堂。到了后期,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这江山能不垮吗?三次打高丽,每次都动员百万人,打输了还打,最后民变四起,他自己也在江都被亲信绞死。
其实吧,炀帝这人就像个疯魔的建筑师,一边盖着影响千年的大楼,一边又在拆自己的地基。你说他昏庸,可大运河和科举制的功劳摆那儿;说他英明,可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王朝二世而亡也是事实。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他能慢一点,别那么贪功又暴虐,是不是历史就得改写?可历史哪有如果啊。那些骂他的话里,藏着百姓的血泪;那些夸他的功绩里,也埋着隋朝的病根。这功过是非,真不是一句 “昏君” 就能说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