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明朝清官曾翚:智勇双全的刑狱专家 在明朝宣德年间,江西泰和县出了个名叫曾翚的聪慧少年。他自幼天资过人,酷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经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在宣德八年(1433年)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后被分配到工部实习锻炼。 初入仕途的曾翚就展现出过人的品格。当时他奉命前往陕西主持秦王府永兴王的葬礼,面对当地布政司和按察司按惯例送来的厚礼,这位年轻官员毅然选择了婉拒。回京途中,他特意拜访了当朝重臣杨士奇。这位德高望重的少师听闻他拒收贿赂的事迹后,对其清廉作风大为赞赏,不久便举荐他升任刑部山西司主事。
在刑部任职期间,曾翚展现出非凡的断案才能。他审理案件时总是深入调查,力求还原真相,因此经手的冤假错案大大减少。后来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孝,期满回京后调任刑部浙江司主事。正统九年(1444年),能力出众的曾翚升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深得刑部尚书金濂的信任。每当遇到其他官员难以决断的重大案件,金濂都会交给曾翚处理。 最著名的案例要数陕西巡抚陈镒被诬陷案。当时秦王府举报陈镒狎妓等不法行为,曾翚经过缜密调查,抽丝剥茧,最终为陈镒洗清了冤屈,保住了这位官员的清白名声。 正统十三年(1448年),曾翚调任刑部湖广司员外郎,后经何文渊举荐,升任广西布政司右参政。在广西任上,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当时广西巡抚李棠发现思明土官知府黄夌父子遭庶兄黄矰父子杀害,便派曾翚与副使刘仁宅前去查办。 狡猾的黄矰早有准备,派出一队精兵在半路拦截,还奉上千两黄金。这分明是要挟:要么收下贿赂同流合污,要么命丧当场。危急关头,曾翚与同僚临危不乱,假意收下黄金取得信任,最终设计将黄矰父子诱捕归案。 然而黄矰老谋深算,早已暗中派人进京,向代宗朱祁钰递上奏折,不仅为自己喊冤,还表态支持皇帝废太子改立新储。这一招果然奏效,朱祁钰龙颜大悦,立即下令释放黄矰父子,还将其提拔为都督同知。面对如此结局,李棠心灰意冷告老还乡,曾翚也借丁忧之名暂时离开官场。天顺五年(1461年),曾翚复出担任山东右布政使,成化元年(1465年)升任左布政使。这位历经四朝的能臣最终在成化九年(1473年)致仕回乡,于弘治四年(1491年)安详离世,走完了清正廉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