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个社会的男女对立程度,只需看该国的婚恋市场如何定价就知道了。
我之前找到个日本婚介所的报价单,上面就是明码标价的。年收入约30万人民币以上的男人可娶二十五岁以下女性。20万可娶30岁女性。至于10万元以下,对不起,婚介所不接这样的客户。
这就是现在的日本,这里没有什么感情,有的就是冰冷冷的金钱。
我们中国人这边还在研究如何降低彩礼,可是日本人那边却已经将彩礼做成了明码标价。男性的收入,房产女性的学历,身高,年龄,长相,全部变成了婚恋市场的筹码。
这直接导致男女之间对立加剧,根据日本国内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数据,50岁以下未婚率突破历史峰值,男性为46.2%,女性为39.9%,这就意味着,接近一半日本人终身未婚。
一些高端婚介所要求男性会员收入必须达到1000万日元,约50万元人民币以上,女性会员则需要提供三个月内的体检报告和素颜证明照,入会费约4万人民币。
这些加入婚介所的男女会员们还需要承担大量额外费用,一个普通的30岁工资职员半年就需支付约3.4万元人民币去见另一半,但成功的可能性却极为微小。
这里面女性最介意的就是男性的收入水平,而男性则介意女性的身高体重样貌,以及是否愿意生育。
早稻田大学社会学家田中教授指出,日本的婚姻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每个人都是待价而沽的商品,爱情变成了奢侈品,婚姻变成了阶层再利用的工具。
这种待价而沽,直接将婚姻工具化,又导致了日本独特的性压抑现象。
根据去年的调查显示,18岁到34岁人群中有42%的男性和44.2%的女性没有性生活,这个数字在10年间翻了一番。更可怕的是,25%的男性和28%的女性表示对性行为没有兴趣。
90年代是日本发展最好的时候,东京的情人旅馆人满为患,但现在相比较10年以前,已经下降了37%。
尤其是很多男性更会有意识自我审查,若达不到另一半的婚恋标准,就会主动退出亲密关系市场,以避免颜面尽失,这是日本年轻一代的可怜防御机制。
收入少的男人更惨,一名年收入约10万人民币的便利店店员表示,婚介所拒绝了自己的申请,希望他能存够15万人民币以后再来,可是靠他约55元人民币的时薪,这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
这些因为收入太少而被淘汰的人已经成为了社会最不安全的一部分人,只能用虚拟偶像和手游填补情感空虚,而这种过度的颓废又导致他们上升空间受到限制,最后便形成恶性循环。
日本的高端女性也存在类似问题,年收入40万人民币以上的未婚女性比率为71.5%。
男性们不太愿意寻找收入太高的女性,所以婚介所建议高端女性将收入报低一些,也不要透露有任何大学学历,可这样伪装而赚来的婚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泡沫经济破裂之后,日本终身雇佣制度逐渐瓦解,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又让单身生活成本低于组建家庭,这都造成了日本特色的性压抑社会。
最令人恐惧的是,我们似乎正在走在这条路上,国内男女两拨人也是互相看不上,这一点我们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