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将采购巴基斯坦双座版枭龙战机?这事靠谱吗?
最近一则军事新闻引发热议:中国可能向巴基斯坦采购双座型JF-17B枭龙战斗机。这消息乍听确实出人意料,毕竟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向巴方出口战机,如今角色反转,难免让人产生角色互换的新鲜感。那么,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如何?背后又有哪些考量?
据美国《防务观察》网站披露,巴基斯坦方面正在积极向中国推销其组装生产的双座版枭龙战机,双方已就此展开初步接触。多位消息人士证实,中方确实进行了相关技术论证。由此可见,巴方的推销行为确有其事,但最终是否成交还需另当别论。
从实际需求来看,采购双座枭龙并非全无道理。有军迷提出疑问:既然枭龙是中巴联合研制的机型,为何还要从巴基斯坦进口?这算不算出口转内销?其实不然。枭龙项目采用独特的合作模式:中方负责技术支持和核心部件供应,巴方则主导最终组装和市场营销。目前中国国内已停止枭龙的生产线,若确有需要,从巴方采购反而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军事专家分析,若采购成行,双座枭龙很可能用于补充教练机队伍。当前中国海空军规模快速扩张,现有三级训练体系已显捉襟见肘:初级训练依赖螺旋桨教练机,中级训练使用服役多年的教练-8,高级训练则以教练-9和教练-10为主力。特别是飞行员完成院校培训后,需要双座机型进行实战化改装训练。
虽然教练-10性能出众,能模拟四代半甚至五代机特性,在联合演习中表现亮眼,但其高昂的采购维护成本及有限装备数量,使其难以完全取代老旧的教练-9。随着歼-20、歼-16等新型战机批量列装,训练体系在强度、频次和实战模拟能力方面的短板愈发明显。
相较而言,双座枭龙优势显著:具备实战能力,可模拟真实空战场景;生产线成熟,交付周期短;性价比突出,采购成本可控。更关键的是,其作战潜力与当前训战一体的建军理念高度契合——可挂载霹雳系列导弹执行防空拦截任务,配合运油-20开展远程作战演练,这种多任务适应性颇具吸引力。
不过采购决策仍需权衡诸多因素。首先,枭龙作为为巴方量身定制的机型,与解放军现有装备体系存在兼容性挑战。当前强调的模块化、标准化建设要求各型战机在训练、作战、维护等方面实现深度整合,引进外来机型必然面临较长的磨合期。
其次,国产教练-10系列正在持续升级迭代,更符合中国航空兵发展路径。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其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此外还需平衡军队需求与航空工业利益,毕竟国内飞机制造商同样需要订单支撑发展。
对巴基斯坦而言,此次推销行动无论成败都意义重大。经济层面可创汇增收,若获中国采购更能为枭龙战机背书,大幅提升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因此即便外媒报道中方开展可行性研究,也仅代表技术探讨阶段。不过这种开放务实的研究态度,对装备发展决策始终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