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汉初年的同姓诸侯王,有个有趣的问题值得探讨。在之前的文章《刘邦分封的十(九)位同姓诸侯王最终结局》中,我们提到刘邦共分封了十(九)位同姓王。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刘邦的二哥刘仲不是也被封为代王吗?为何他不被列入其中?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刘邦共有两位兄长:长兄刘伯和次兄刘仲(后改名刘喜)。刘伯早逝,因其遗孀与刘邦关系恶劣,最终只获得武哀侯的追封(吕后时期才追封为王),其子刘信也只得到羹颉侯的爵位。相比之下,刘仲早年是三兄弟中过得最顺遂的,也幸运地活到了西汉建立。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将山西、河北大片土地封给二哥刘仲,立为代王。这个封地可不简单——当时北方正面临匈奴的严重威胁,刘邦此举本意是让兄长镇守边疆。然而这位代王显然不是打仗的料,面对匈奴的进攻,竟然弃城而逃,一路跑到了洛阳。这场闹剧般的溃败让刘邦颜面尽失,一怒之下将二哥贬为合阳侯,同时废除了代国。
有趣的是,刘仲的儿子刘濞却在公元前196年平定英布叛乱时立下战功,被刘邦封为吴王。而就在同一年,刘邦的四子刘恒(后来的汉文帝)受封为新任代王,从此代国与刘仲家族再无关联。
公元前193年,刘仲去世,成为三兄弟中最长寿的一位。出于政治考量(可能是为了拉拢吴王刘濞),吕后和汉惠帝追封他为诸侯王,谥号顷。由于此时代王已是刘恒,刘仲就被归入吴王一系,史称汉吴顷王。
正因刘仲实际在位不足一年,且最终被归入吴王世系,后世史家通常不将他视为西汉初年的同姓诸侯王。更令人唏嘘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谋反被杀,一个因酎金夺爵被废,导致这一支刘氏宗亲在西汉时期就沦为了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