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最高军衔的设置各有不同。以美国、中国、日本、菲律宾、英国等国家为例,这些国家都将上将作为军衔体系的最高级别。不过,也有部分国家设置了更高一级的大将或元帅军衔,比如俄罗斯、老挝、越南、朝鲜等国。
以越南人民军为例,其军衔体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差异。现任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他的两位副手——黄春战副防长和兼任总参谋长的阮新疆副防长则被授予上将军衔。这种军衔的差异直接反映了他们在军队中的级别高低。
俄罗斯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在绍伊古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他本人是大将军衔,而他的副手中既有同样是大将的格拉西莫夫(兼任总参谋长)和察利科夫(主持日常工作),也有上将军衔的库兹缅科夫(负责后勤事务)。这说明在俄罗斯军队中,相同职位可能对应不同的军衔。
从军衔等级来看,大将确实高于上将。但在实际职务级别上,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俄罗斯军队为例,虽然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是大将,而海军总司令莫伊谢耶夫和空天军总司令阿夫扎洛夫是上将,但这三位军种司令的职务级别实际上是相同的。这种差异导致在正式场合的排序上,萨柳科夫会排在另外两位司令之前。
中国军队历史上也有类似情况。1955年授衔时,虽然乌兰夫和王震只是上将,比当时的十位开国大将(如粟裕、徐海东等)军衔要低,但他们的职务级别却高于部分大将。比如乌兰夫后来担任了国家副主席(副国级),而十位大将中有五位从未担任过如此高级别的职务。
这些例子说明,军衔虽然能反映军人的级别,但并非绝对。在实际的军队体系中,职务级别有时会比军衔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实际地位。不同国家的军队在军衔设置和职务安排上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