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天下陷入动荡。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经过多年征战,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曹操掌控北方建立魏国,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则在蜀地建立基业。
面对强大的魏国,孙刘两家在赤壁之战中联手抗曹,取得辉煌胜利。此后刘备趁孙权攻打合肥之机,成功夺取了益州地区。虽然蜀汉疆域不大,但麾下人才济济,尤以五虎上将最为耀眼。不过,关羽对后来加入的老将黄忠颇有微词,他心目中的五虎上将人选其实另有安排。 关羽对黄忠的轻视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年龄问题。当时黄忠已年过六旬,虽然武艺高强,但毕竟年事已高,难以为国长期效力。其次是武艺较量。在长沙之战中,黄忠曾一箭射中关羽的盔缨,这让心高气傲的关羽难以接受。最后是身份问题。关羽认为忠臣不事二主,而黄忠是降将出身,这与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观相悖。 正因如此,当黄忠被册封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内心极为不满。那么他认可的五虎上将是哪些人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自己和三弟张飞。第三位是赵云,这位堪称完美的武将深得关羽敬重。赵云不仅武艺超群,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事迹更显其忠勇。第四位是马超,这位年轻将领虽不及关羽,但其潼关大破曹操的辉煌战绩,以及谦逊的态度赢得了关羽的认可。 最后一位是魏延。虽然诸葛亮对其颇有成见,但关羽十分欣赏这位将领。早在长沙之战时,魏延献城的举动就令关羽刮目相看。更难得的是,魏延在刘备最落魄时就决心追随,这份忠诚让关羽格外看重。可惜由于诸葛亮的反对,魏延最终未能位列五虎上将。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折射出关羽独特的性格特点:重义气、讲忠贞,却又骄傲自负。这些性格特质,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