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太宗李世民后宫里,光姓杨的妃嫔就至少有三位。可这三人里,一个靠父亲、丈夫、儿子出名却没留下多少个人记录,一个只在史料里留了三句话成了“最神秘妃嫔”,还有一个睡了皇帝却始终算别人的妻子。
《旧唐书》里一句“杨妃生吴王恪、蜀王愔……杨妃生赵王福,杨氏生曹王明”,藏着多少被误传的细节?今天咱们就扒史料,把这三位杨姓妃嫔的真实生平捋清楚。
先看隋炀帝之女杨妃,她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李世民的妃嫔、吴王李恪的母亲,能被史书记载,全因后来嫁了李世民,要是没这层关系,恐怕早跟其他隋室公主一样淹没在历史里了。
而且杨妃跟李世民还是表兄妹,李世民的奶奶是独孤信的四女儿(李渊的母亲,追封元贞皇后),杨妃的奶奶是独孤信的七女儿独孤伽罗(隋文帝皇后,杨广的母亲),俩奶奶是亲姐妹,所以李世民和杨妃算亲上加亲,但这层关系没让杨妃在后宫多风光。
史料里只叫她“杨妃”,没说她是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里的哪一位,连去世时间都没记录。
杨妃能被记住,更多是因为儿子李恪。李承乾贞观十七年被废,李世民又排除了魏王李泰,才立嫡子李治为太子。
可李世民觉得李治太仁弱,曾跟长孙无忌说“我欲立吴王恪”,但也就想想而已。古代立储讲“立嫡立长”,李治是嫡子,李恪是庶出,就算能力强也没资格当太子。
后来李治继位,长孙无忌借房遗爱谋反案整李恪,把他害死了,李恪的儿子全被流放到岭南,弟弟李愔也被废成庶人,死在流放地。
一直到唐中宗时期,李恪才被平反,人们怀念李恪,连带他的生母杨妃也被关注,可杨妃本人的故事,还是没多添一句。
再看最神秘的杨贵妃,这里说的不是唐玄宗的杨贵妃,是李世民生赵王李福的那位。史料里关于她的记录少得可怜,《旧唐书》只写“杨妃生福”,《唐会要》提了句“赵国太妃杨氏陪葬昭陵”,赵王李福的墓志写“王即太宗之第十一子,杨贵妃之所生也”。
但是杨贵妃不是李世民后宫除皇后外地位最高的妃嫔,也不是什么是四夫人之首。其实唐代四夫人里贵妃确实排第一,但李世民在位时,贵妃之位常空着,长孙皇后去世后也没再立皇后。
这位杨氏的“贵妃”封号,没法确定是生前所封还是死后追封,她后来随儿子李福到封地,被称为“赵国太妃”,这是儿子封王后的尊号,不是后宫妃嫔的封号。
更关键的是,李福后来被过继给了早死的太子李建成,那可是被李世民自己杀死的哥哥,也侧面说明这位杨贵妃在后宫没多大分量,连儿子的归属都做不了主。
最后说身份最尴尬的巢王妃杨氏,她是李元吉的正妃,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还杀了他俩的儿子,把太子妃郑观音、齐王妃杨氏(当时还叫齐王妃)和她们的女儿安置在宫里。
几年后李世民宠幸了杨氏,杨氏生了最小的儿子李明,但李世民从没给她任何妃嫔封号,她的身份一直跟着李元吉变,李元吉被追封海陵郡王,她就是海陵王妃;追封巢王,她就是巢王妃;李元吉谥号“剌”,她就叫巢剌王妃。
李世民还曾想立杨氏为后,被魏征以“辰嬴自累”劝阻(辰嬴是先秦时二嫁的公主,被认为身份尴尬),之后李世民就没再提立后,连杨氏的儿子李明,后来都被过继给了李元吉。
更惨的是,李明后来因牵扯到废太子李贤的案子,被唐高宗赐死,杨氏连最后一点跟李世民的牵连也断了。
从这三位杨妃的故事能看出来,宫廷里的女性哪怕身份再特殊,也难逃出“被记录、被定义”的命运。
她们的生平里,藏着的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皇权下女性身不由己的无奈,能被史料记上一笔,已经算“幸运”,更多后宫女性,连姓名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