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方终于官宣:特朗普力推的第六代战机F-47即将首飞,但至少还要等三年才能实现。目前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战机仍停留在波音公司的概念设计阶段,不过至少证明美国的六代机研发计划确实在推进中。 美国选择此时公布首飞计划并非偶然。自去年12月26日起,中国第六代战机的相关消息不断曝光,特别是在9月3日胜利日阅兵式上展示的多款先进装备,让美国军方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关于F-47项目,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技术可行性存疑。美国在超音速飞行和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领域是否真的成熟技术?要知道,美国研发高超音速武器已超过20年,至今未见实质性突破。而距离2028年首飞计划只剩三年时间,就连最基础的变循环发动机所需的稀土材料供应问题都尚未解决。 其次,战术定位面临挑战。在中国已将高超音速技术白菜化、一次性展出四款无人作战平台、海空军具备突破第二岛链能力的背景下,F-47的作战价值令人质疑。其最初定位的全谱隐身 无人机协同能力,中国早已实现。更关键的是,若作战半径不足2000公里,将难以应对解放军导弹威胁;若达不到5000公里,又无法覆盖第二岛链,这样的战机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最后,资金和合作模式成谜。F-47单机造价预计超3亿美元,是F-35的三倍,堪比当年的天价F-22。再加上单价5亿多美元的B-21轰炸机正在列装,在美国国债逼近40万亿美元的当下,军费如何分配将成难题。若生产规模太小,难以形成战斗力;若大规模量产,盟友是否愿意买单也是未知数。 未来三年,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逐步揭晓。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六代机竞赛中,现在轮到美国试图实现弯道超车了。这场关乎未来制空权的较量,正进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