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局持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切,这场旷日持久的军事冲突至今仍未出现实质性转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就冲突解决方案作出明确表态,坚决反对采用朝鲜半岛模式或芬兰模式来结束战争,强调乌克兰需要获得具有实质约束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表态在国际外交舞台掀起热议。
要理解乌克兰的立场,首先需要厘清这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朝鲜半岛模式特指1953年签署的《朝鲜停战协定》,虽然实现了停火,但至今未能达成永久性和平条约,导致朝韩双方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泽连斯基总统明确指出,这种停而不和的状态将使乌克兰陷入永无休止的军事紧张,国家可能面临永久性分裂的风险。
至于芬兰模式,指的是二战后芬兰为维护国家主权而采取的中立政策。虽然这种模式看似温和,但泽连斯基同样予以否决。乌克兰方面认为,在经历长达数月的战火摧残后,民众需要的是明确可靠的安全承诺,而非一个可能随时被打破的中立地位。基辅街头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安全保障的紧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特别引述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观点强调:安全保障不能等到战争结束才提上议程。这反映出乌克兰方面深刻的忧患意识——他们担心若在缺乏有效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停火,俄罗斯军队随时会卷土重来。
针对这一困境,马克龙提出具体方案:在实现停火的基础上,由西欧国家组建多国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但该提议立即遭到莫斯科方面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外交部明确表示,任何外国军事力量进入乌克兰领土都是不可接受的红线。俄方始终认为,北约持续东扩和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的举动,已经严重威胁其国家安全。
俄罗斯方面的立场同样耐人寻味。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记者会上既指责西方火上浇油,又表示普京总统仍对外交解决持开放态度。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实则暗含深意:俄罗斯希望在保持军事优势的同时,保留通过谈判达成有利协议的可能性。
普京总统本人曾明确表态,俄罗斯愿意遵守任何安全保障协议,但这些协议必须兼顾俄方的安全关切。这直指问题的核心:莫斯科决不允许乌克兰完全倒向西方,成为威胁其国家安全的战略前沿。
当前局势陷入典型的安全困境:乌克兰坚持先获得安全保障,俄罗斯则要求其战略利益必须得到保障。马克龙的维和方案遭俄方否决,普京提出的双向安全保障又难以让乌克兰接受。这场冲突已造成严重人道主义灾难:联合国数据显示,已有数百万乌克兰人流离失所,基础设施损毁程度触目惊心。
国际社会对局势深表忧虑。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三点建设性建议:一是鼓励冲突双方保持政治对话势头;二是强调必须遵守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安全;三是呼吁主要大国发挥负责任作用,为和谈创造有利条件。这些建议的核心是主张通过外交智慧化解危机。
历史经验表明,再复杂的冲突最终都需要政治解决。虽然乌克兰和平之路充满荆棘,但只要各方展现诚意,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实现持久和平仍然可期。全世界都在期盼着战火早日平息,乌克兰人民能够重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