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秋季攻势进入白热化:多线推进与后勤封锁战术显威力 9月中旬,俄乌战场局势重大变化。俄军发起的秋季攻势已持续数周,目前进入决定性阶段。在乌东战场,俄军连续突破乌军三道重要防线——库比扬斯克的工业区、康斯坦诺夫卡的交通枢纽以及波克罗夫斯克的城防工事相继失守。这些战略要地的丢失不仅造成乌军防线出现缺口,更导致其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增援部队被迫在炮火中紧急重组防线。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并未满足于现有战果,而是快速向第聂伯河沿岸推进。最新战报显示,俄军先头部队已深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腹地,十余个村庄升起俄罗斯旗帜。与此同时,扎波罗热方向的古里亚波列市危在旦夕——这座东部防线核心城市的补给动脉正被俄军逐步切断。军事专家分析,若俄军完成合围,城内守军可能面临断粮断弹的绝境。
战术革新:从钢铁洪流到后勤绞杀 俄军战术的显著转变引发关注。此前在乌戈列达尔要塞的拉锯战中,俄军太平洋舰队精锐部队曾因强攻战术伤亡惨重。但近期他们改用断粮道战术:先以无人机24小时监控补给线,再派特种部队破坏运输通道,最终迫使守军弹尽粮绝。这种围而不打的新战法正在多个战场复制,效果远超绍伊古时期惯用的重炮轰击战术。新任防长别洛乌索夫更注重精准消耗,通过系统性地瘫痪敌军后勤来降低攻坚难度。 能源战升级:燃油库成新焦点 战场之外,一场看不见的能源绞杀战愈演愈烈。俄军近期调整空袭策略,将打击重点从铁路枢纽转向分散的加油站网络。这一转变包含三重战略考量: 1. 掐断战争命脉:现代军队严重依赖燃油供给。俄军先摧毁克列缅丘格大桥阻断铁路,再打击加油站瘫痪公路运输,形成立体封锁。前线坦克若缺油,再先进的武器也成废铁。 2. 成本优势明显:相比价值百万美元的爱国者导弹,俄军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成本仅数万美元。乌克兰要保护遍布全国的加油站,防空资源很快会被拖垮。 3. 心理战效应:加油站爆炸的冲天火光极易制造恐慌。当民用车辆排起加油长龙,社会不满情绪将间接削弱乌军士气。这让人想起2022年冬季大停电引发的社会危机。 危机暗涌:战火或向俄境内蔓延 但这种战术存在反噬风险。历史经验显示,乌军曾多次跨境袭击俄石油设施(如去年梁赞炼油厂遭袭事件)。若能源战持续,可能引发俄本土更频繁遇袭,甚至导致冲突规模失控。 决战倒计时:消耗战决定胜负 当前俄军正通过前线施压 后方断粮的组合拳,逐步消耗乌军战争资源。但胜负尚未定论:乌军能否组织有效反击?西方是否会紧急提供更多能源设施防护装备?这场围绕油料与弹药的持久战,很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未来数周的每一步棋,都可能改写战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