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门城赵氏大宗祠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的重要历史建筑,在明朝建文年间,赵氏家族的三世祖赵碧川,在风水大师何野云的精心指导下,兴建了这座融合宋室文化精髓与潮汕宗祠建筑艺术的独特建筑。它不仅承载着赵氏家族的历史荣耀,更展现了潮汕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
在潮南区仙城镇的仙门城,42座赵氏祠堂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矗立。其中,赵氏大宗祠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脱颖而出。这座始建于明建文年间的祠堂,由赵氏三世祖赵碧川精心打造,供奉着仙门城赵氏一世祖赵五千和二世祖赵平田的神位。六百余年的风雨兼程,仙门城赵氏家族已繁衍至3.2万余常住人口,并有近10万乡亲遍布海内外。无论身处何方,他们心中始终铭记着大宗祠和先祖的荣光。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一种独特的习俗:每逢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前新婚或添丁的大宗祠派裔孙们,都会在新年元宵节这一天精心准备祭品,以感恩之心拜祭祖先。这一传统不仅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更是对先辈们的无限敬仰与怀念。
家族聚居之地,必有祠堂之立。”潮汕地区,人们对于建造祠堂的热情,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行为,更是潮汕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体现。这种对祠堂的钟爱,深深植根于潮汕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传承家族文化、维系亲情纽带的重要方式。
赵氏大宗祠历史与建筑
1、创建背景
在明洪武、建文年间,即1368至1398年这段历史时期,赵氏家族的三世祖赵碧川得到了一位名叫何野云的风水师的协助。何野云因其卓越的风水造诣而被民间尊称为“虱母仙”。在他的精心策划与指导下,赵碧川开始了一项宏伟的建筑项目。这项工程不仅凝聚了赵氏家族的智慧和汗水,也体现了何野云对风水学说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雕琢,这座建筑终于在正统五年(1440年)完工,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家族荣耀的标志。 这座建筑不仅见证了赵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风水文化的重视和推崇。它的建成不仅是对赵氏家族三世祖赵碧川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何野云这位民间风水大师智慧与技艺的最高赞誉。历经岁月洗礼,这座建筑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向世人诉说着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
2、风水布局
坐辛向乙兼戌辰分金,采用“猛虎跳墙”风水格局,天井水出艮口,设计遵循“禄存流尽佩金鱼”理气原则,融合坤申官禄水与巽巳长生水。
宗族文化与祭祀传统
1、祭祀体系
中堂设三龛七椟十六神主,供奉一世祖至四世祖先,左右分祀陇尾威德王爷与刘外祖,体现多元信仰融合。
2、年度盛典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陇尾威德王爷巡游仪式,纪念其建祠贡献;元宵节期间,新增男丁或新婚家庭需备祭品拜祖。
古村落与文化遗产
1、社区地位
仙门城赵氏祠堂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社区的核心文化符号。2021年,这座祠堂随着古寨一同入选了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录,这不仅是对它历史价值的认可,也是对潮汕地区明代宗族聚落形态的一次生动展示。祠堂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诉说着宗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它的入选,不仅为仙门城社区增添了一份荣誉,也为研究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走进这座祠堂,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代的潮汕地区。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和壁画,无不展现出当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艺术才华。而祠堂内部的布局和设计,则体现了宗族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潮汕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荣誉的重视。这座祠堂不仅是一个建筑遗产,更是潮汕文化的一座丰碑。
2、旅游价值
现存的明代古寨城墙与宗祠群不仅承载着潮汕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潮汕建筑艺术与宗法制度的生动体现。这些古老的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学者,成为了研究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潮汕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象征。此外,社区因其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这不仅是对社区治理成果的认可,也是对潮汕地区法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肯定。这一荣誉的获得,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出品 | 趙氏宗亲
编辑 | 趙英雄
点
和
说说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