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美说不:关税战教训在前,这次我们自己做主 近日,美国政府持续向欧盟施压,要求其配合对中印等国加征关税,以强化对俄罗斯的次级制裁。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在美欧谈判中步步退让的欧盟,此次却表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媒体采访中明确表示,欧盟将自主决策,婉拒了美方的要求。
明智的选择:欧盟的权衡之道 冯德莱恩解释称,虽然理解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施压俄罗斯的意图,但欧盟正致力于深化与中印等国的伙伴关系。她强调,欧盟最新制定的对俄制裁方案已足够迫使俄方重返谈判桌——尽管这一说法存在争议。毕竟,若制裁真能奏效,俄乌冲突也不会持续至今,欧盟更不会陷入当前的经济困境。 值得肯定的是,欧盟此次展现了难得的清醒认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态更为直白,他明确表示欧洲将独立制定对华政策,核心是管控风险而非制造动荡。这实际上暗示:盲目跟随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将严重损害欧盟利益。马克龙特别指出,制裁应精准针对俄罗斯,而非殃及其他国家。 关税战的前车之鉴 欧盟的谨慎不无道理。在关税政策上,美国早已给欧盟上了生动一课。特朗普政府时期发起的对华关税战,最终导致美国消费者承担了9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教训历历在目。 更关键的是,欧盟自身也吃过苦头。此前在光伏、电动车等领域与中国爆发的贸易摩擦,已让欧盟企业尝到反制措施的滋味。若此时再配合美国加税,无异于火上浇油。尽管美方承诺会随后跟进,但经历过北溪管道事件等教训后,欧盟对美国的空头支票早已心存戒备。 进退维谷的困境 当前欧盟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此前在美欧经贸谈判中作出的让步已引发成员国不满;另一方面,美国在协议框架达成后突然加码要价。冯德莱恩的太极拳回应,既是为避免直接激怒特朗普,也暴露出欧盟的无奈——既无力满足美国要求,又不敢彻底拒绝。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元首就俄乌问题沟通后,欧盟似乎找到了转圜空间。但根本矛盾并未解决:美国最新要求欧盟至少停止进口俄能源,而这对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自主之路任重道远纵观全局,欧盟的战略自主仍停留在口号阶段。在美俄博弈的夹缝中,其对华所谓的独立政策更多是权宜之计。就像柏林墙倒塌后欧洲学者们的预言:没有独立防务和能源体系的欧洲,永远难以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今面对关税战这个老问题,欧盟的犹豫再次证明,要摆脱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标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