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轩三迤掌故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为云南的经贸、文化发展作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而大家熟知的迤西古道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云南盐、茶等各种物资交流、贸易的交通要道。
在昆明至大理之间的迤西古道上,有很多要冲,其中以九关十八铺最为著名,其中九关者,自东向西,分别是碧鸡关、老鸦关、炼象关、南平关、响水关、勒马关、赵普关、回蹬关、英武关。十八铺者为黑林铺、读书铺、草铺、白酒铺、炼石铺、河西铺、兰谷铺、新铺、舍资铺、黑苴铺、蒙七铺、石涧铺、马石铺、州前铺、水盘铺、双树铺、苴力铺、天申堂铺。(也有文献说十八铺是读书铺、禄脿铺、白涵厂铺、石门铺、炼树铺、河西铺、南平铺、兰谷铺、新铺、舍资铺、蒙七铺、路甸铺、回蹬关铺、石涧铺、马石铺、水盘铺、苴力铺、英武关铺。)
从以上信息可知,当时西出昆明的第一道关卡即昆明西面大名鼎鼎的碧鸡关。
众所周知,昆明坝子由群山环抱,其中较著名者如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中所说“东骧神骏(金马山),西翥灵仪(碧鸡山),北走蜿蜒(长虫山),南翔缟素(白鹤山)”其中碧鸡山即今天昆明人所说西山,它南接滇池,山高崖陡,成为昆明西面的天然屏障。碧鸡关即位于山北,距昆明城三十里,这里两山如扃,一线通道,实有易守难攻之险。
(有睡美人之称的碧鸡山)
早在南诏于昆明建拓东城时,这里即成为重要的防御基地。明清时期,更在此设关,驻兵防守,故名碧鸡关。过去,这里除了驻兵防守的关城外,还有穿心鼓楼、厘卡、店铺、马栈等等,每天过往的官吏、差役、兵丁、商贾、马帮、远近乡民,可谓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现代化的公路、铁路交通出现后,碧鸡关不再热闹,曾经作为重要防御设施的关城也彻底消失,只遗碧鸡寺等遗址讲述着当年的繁华。不过,今天在旧时的碧鸡关一带,依旧是杭瑞高速、成昆铁路、广昆铁路的必经之路,延续着此地作为交通要道的历史。
下图中即碧鸡关旧址碧鸡村的几张照片。
从前官员出行、军队过境,沿途百姓要承担夫马徭役,免费从事抬轿子、运器械、挑行李等工作。更有甚者,一些贪官污吏、兵痞劣绅还会借机敲诈,可谓苦不堪言。象碧鸡关这样的交通要冲,关内外的百姓更是应接不暇、不堪其扰。
光绪七年(1881年)岑毓英出任云贵总督,次年便与云南巡抚唐炯共同奏请“饬司、局别筹闲款,立定章程,所有学院考试各郡及查灾、提案委员一切要差,夫马均由局照章核计往返程站给发,自行应备,此外提镇、司道以及地方文武各衙门,向来派用夫马,自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起,一概裁革……”以减少人民负担。
在获得清廷批准后,他们分别于云南各交通要冲给示勒石,以便遵照执行,下图即碧鸡关旧址保留的《钦奉圣旨,永革夫马碑》旧拓图文。
钦奉圣旨,永革夫马
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云贵总督部堂、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岑,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云南巡抚部院唐,为通饬晓谕事,照得滇省夫马最为民害,今本部堂(院)饬司、局别筹闲款,立定章程,所有学院考试各郡及查灾、提案委员一切要差,夫马均由局照章核计往返程站给发,自行应备,此外提镇、司道以及地方文武各衙门,向来派用夫马,自光绪九年正月起,一概裁革,各州县不准再设夫马局等因,于光绪八年十月二十六日,由驿会奏,嗣于光绪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准兵部火票递回,原摺后开:“军机大臣奉旨,据奏已悉,该省夫马积弊既深,自应裁革,惟所拟提款给价,务当悉心妥筹,俾日久免滋流弊,钦此!”
钦遵,除恭录遵行外,合行晓谕,为此,仰合省军民人等知悉,嗣后如有地方文武衙门仍前派用民间夫马,土豪劣绅借端设局苛派,一经委员查出或被尔等控告,定即从严参办治罪,尔等各安生业,尽力田亩,毋负本部堂(院)体念民依之至意。各凛遵,特示。
右通知,钦遵!
光绪八年辛巳十二月 日,云南合省官绅士庶仝立
河浪、普平、高峣三里公众,石活李伟提刻字银二两。
实际上,由于官僚队伍的严重腐败,当时各地革除夫马的执行情况并不彻底,滥派现像依然存在,直到大清王朝被推翻后才彻底结束。
(杭瑞高速上的碧鸡关遂道)
(抗战期间,滇缅铁路的碧鸡关遂道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