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曹操的首席智囊与他的六大谋士推荐
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后裔。东汉永汉元年(189年),年轻的荀彧因品德出众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守宫令,负责管理皇帝的笔墨纸砚等御用物品。同年九月,权臣董卓废黜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并在十一月自封相国,享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面对董卓的专权,荀彧毅然辞官返回家乡。
回到颍川后,同乡冀州牧韩馥派人邀请荀彧前往冀州。然而当荀彧抵达时,冀州已被袁绍占据。袁绍对这位名门之后礼遇有加,将其奉为上宾。当时荀彧的弟弟荀谌,以及同郡名士辛评、郭图都在袁绍麾下效力。但经过观察,荀彧敏锐地判断袁绍难成大事。
公元191年,29岁的荀彧转投曹操。曹操见到这位名士来投,欣喜若狂,称赞道:此吾之子房也!立即任命他为别部司马。从此,荀彧成为曹操集团崛起的关键人物。特别难得的是,荀彧胸怀宽广,不仅不妒忌其他人才,反而主动为曹操引荐了六位杰出谋士。这与袁绍阵营谋士内斗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曹袁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大谋士的传奇人生
1. 鬼才郭嘉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人。这位被《三国演义》塑造成传奇的谋士,在正史中同样光彩夺目。他最初也投奔过袁绍,经荀彧引荐转投曹操。郭嘉与曹操关系极为亲密,史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他屡献奇谋,从无失算,被曹操视为奇佐。可惜在北征乌桓时英年早逝,年仅38岁。曹操痛惜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
2. 谋主荀攸
荀攸(157-214),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这位胆识过人的谋士曾因刺杀董卓入狱。投曹后,他在擒吕布、官渡之战等关键战役中屡建奇功,被誉为曹操的谋主。他行事低调,生前设十二奇策,可惜随其离世而成谜。
3. 书法大家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他推动楷书发展,被尊为楷书鼻祖。其子钟会也是三国风云人物。钟繇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官至太傅。
4. 制度专家陈群
陈群(?-237),字长文,曾短暂追随刘备,后成为曹魏重臣。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影响深远,在曹魏中期与司马懿地位相当。
5. 神秘谋士戏志才
关于这位早逝的谋士记载甚少,仅在《三国志》中留下只言片语。他与郭嘉类似,都是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6. 稳健之臣杜袭
作为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杜袭历仕曹魏三代,官至太中大夫。他在对抗诸葛亮北伐时担任军师,晚年病逝任上。
荀彧推荐的这六位人才各有所长,他们共同辅佐曹操开创了曹魏基业。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汉末的人才盛况,也揭示了得人者得天下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