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少年嬴政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指挥秦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8年灭赵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燕国,最终在公元前221年攻灭齐国。至此,战国七雄中的六国全部覆灭,持续五百多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终于画上句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就此诞生!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曾经横扫六国的强大王朝,为何仅仅维持了14年就土崩瓦解?更让人困惑的是,为何项羽、刘邦率领的区区数万起义军就能推翻这个庞然大物?那些横扫六国的百万秦军主力又去了哪里?
原来,在统一天下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一方面,秦始皇先后三次派兵南征百越地区。在成功征服岭南后,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由大将任嚣和赵佗率领30万南征军长期驻守。另一方面,名将蒙恬率领30万精锐北击匈奴,并负责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外敌。如此一来,原本的百万大军只剩下10万主力分散在全国36个郡县维持秩序。当各地爆发起义时,秦朝只能临时征召监狱中的囚犯组成刑徒军来镇压,这样的乌合之众自然不是项羽精锐之师的对手。
那么,那些驻守边疆的精锐部队为何不回来勤王呢?北方长城军团确实在王离(名将王翦之孙)率领下回援,但由于指挥不当,最终全军覆没。而南越军团的赵佗则怀有异心,面对秦二世胡亥的多次求援,他选择按兵不动,意图割据自立。
公元前207年,刘邦大军逼近咸阳。末代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自缚出降,献上玉玺兵符。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庞大帝国,就这样在内外交困中走向了灭亡。秦朝的兴衰历程,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