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盛夏,长安城玄武门前刀光剑影。秦王李世民在此发动政变,亲手射杀兄长太子李建成,其弟齐王李元吉也命丧黄泉。这场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便禅让帝位。这位以非常手段登基的帝王,就是后来开创盛唐伟业的唐太宗。
虽然夺位过程充满血腥,但李世民登基后的治国才能却让天下臣服。他像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广纳贤才;又如勤勉的农夫,精心耕耘大唐江山。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国力蒸蒸日上,边疆各族首领纷纷尊称他为天可汗。其中有个关于死囚的故事,最能体现他的治国智慧。
贞观六年(632年)的一个春日,长安死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唐太宗轻装简从,亲自来视察监狱。当他看到那些等待秋后问斩的囚犯时,不禁心生怜悯。这些囚犯跪在地上,有的痛哭流涕忏悔罪过,有的思念家中老小。太宗沉思良久,突然下了一道前所未有的旨意:准许所有死囚回家与亲人团聚,但来年秋天必须自觉返回受刑。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有人称赞这是仁政,也有人暗笑皇帝太过天真。转眼到了贞观七年秋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390名死囚竟一个不少地全部返回。他们衣衫褴褛却神色坦然,就像赴约的君子。太宗龙颜大悦,当即下令赦免了所有人的死罪。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司法创新,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佳话。
更难得的是,这位帝王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他常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朝堂上专门设立谏议大夫。当耿直的魏征去世时,太宗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征走了,我失去了一面明镜啊!
在太宗的励精图治下,大唐迎来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开疆拓土使四方来朝,还留下了珍贵的《晋祠铭》书法真迹。649年,51岁的太宗在含风殿溘然长逝,与他挚爱的长孙皇后合葬昭陵。正是这位帝王的文治武功,为大唐盛世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石,让后人永远铭记那个气度恢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