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何能在困境中屹立不倒?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许多人心中。
作为一个经济结构单一的国家,俄罗斯长期依赖能源出口作为经济支柱。当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的施压下,欧洲各国不仅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还联合西方世界对俄实施全面制裁。当时外界普遍预测俄罗斯经济将迅速崩溃,但令人意外的是,俄罗斯展现出了惊人的经济韧性,这为前线作战提供了持续保障。
深入分析后我们会发现,俄罗斯的持久力还隐藏在一个关键因素中——这要从普京总统在越南访问时的一番谈话说起。2024年6月,普京曾明确表示:如果俄罗斯在战场上遭遇战略性失败,将意味着我们千年文明的终结。这番掷地有声的宣言,揭示了俄罗斯将这场战争视为生死存亡之战。普京进一步强调:既然知道失败的后果,为什么不选择坚持到底呢?
这种坚定的信念在俄罗斯民众中得到了广泛共鸣。三年来,俄罗斯社会展现出超强的凝聚力。2024年的征兵数据显示,俄军每月都能稳定补充3.6万至4.2万新兵,有效缓解了前线兵源压力。相比之下,乌克兰方面却频频爆出民众为逃避强制征兵,甚至向俄军举报征兵处位置的极端案例。
俄罗斯的凝聚力不仅源于民族情感,更得益于务实有效的国家政策。战争爆发前,俄罗斯东西部发展失衡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战争意外地推动了军工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原本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军工需求刺激下实现了经济腾飞。这种良性循环使得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产能突飞猛进。
令人惊讶的是,战前需要5-8年研发测试的新型武器,战时仅需4-7个月就能投产。到2025年2月,俄罗斯国防工业整体产能已增长4倍。具体来看:坦克产量增长5.6倍,步兵战车增长3.6倍,装甲运兵车增长3.5倍,无人机和火炮弹药增幅更为惊人,分别达到16.8倍和17.5倍。虽然战争初期俄罗斯曾向朝鲜采购弹药应急,但随着本土产能提升,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在保障军人权益方面,俄罗斯也下足了功夫。2022年11月颁布的征兵法案明确规定:服役满一年的合同兵和预备役人员可获得19.5万卢布预付款及后续薪资;对伤亡军人及其家属设有专项补偿。这些政策随着财政状况改善不断优化,用真金白银兑现了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承诺,从根本上巩固了军队士气。
参考资料:
1.《普京谈国家存亡:坚持到底才是出路》,俄罗斯报,2024年6月
2.《俄罗斯战时经济的韧性解析》,金融界,2025年2月